3月,成都双流机场的晨雾还未散尽。
李瑞华站在候机大厅里,一身米白色风衣,黑发束成利落的马尾。母亲替她整理衣领,哥哥则默默将一包辣椒面塞进她的随身行李:“听说瑞士人口味淡,吃不惯就自己加点。”
她的目光穿过玻璃窗,望向候机楼入口——到底还是在期待那个不可能出现的身影,她对母亲,哥哥姐姐撒了谎,告诉他们说谭总正在南美洲进行投资考察,大概还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其实她最想的不是飞北京,而是立刻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去看望那个据称全身筋骨都被打断的谭笑七,虽然北京的邬总和阿根廷的许林泽一再保证谭笑七没事,可是没人直到自从得知谭笑七在飞机上被打碎了到现在,每个夜晚李瑞华都是伴着泪水入眠。
两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李瑞华需要在这里等待八小时,转乘前往苏黎世的国际航班。
在候机厅,她找了个靠窗的座位,从提包里掏出信纸,自从得知那家伙受伤后,从来没给谁写过信的李瑞华开始提起笔来给远方的谭笑七写信,嗯没错就是远方,现在的谭总在远方,他回国后不管在北京还是海市,相对于在洛桑的李瑞华来说,还是远方。
她望着窗外起落的飞机,有一瞬间,她又想把机票改为飞阿根廷,总是压制不住那种内心的狂躁,她什么都不想,也不要,就是想陪在那个1米63的小个子身边,
瑞士航空的航班在夜色中起飞。李瑞华靠窗而坐,旁边是一位白发苍苍的瑞士老太太。
“去留学?”老太太用英语温和地问。
“是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
“啊,EHL!”老太太眼睛一亮,“我年轻时在那里工作过。你会爱上那里的,虽然开头会很难。”
飞机掠过西伯利亚上空时,极光在天际舞动。李瑞华看得入神,想起谭笑七说过要带她去漠河看极光的约定。她在信纸背面添上一行小字:“原来极光这么美,可惜你先看见的是我。”
清晨六点,航班平稳降落在苏黎世机场。李瑞华跟着人流办理入境,用非常熟练的法语说出“我是学生,去洛桑”,如今她最拿手的是德语,那是邬总教的,当然啦法语也不落下风。
取完行李,她按照指示找到火车站。站台上,阿尔卑斯山的晨风清冽扑面,她下意识地裹紧了风衣。
火车在七点整准时启动,穿梭在初春的瑞士田园间。积雪的山巅,融雪汇成的溪流,偶尔掠过视野的红色农舍——这一切美得不真实。她打开那包从成都带来的辣椒面,轻轻撒在刚买的面包上,熟悉的辛辣味让她眼眶发热。
两个小时后,“Lausanne”的站牌映入眼帘。
站在洛桑火车站前,李瑞华深深吸了一口气。三月的欧洲,空气里有种清冷的甜味,混合着咖啡香和未知的气息。
她拎起行李,走向出租车候车区,用法语说:“请到洛桑酒店管理学院。”
车子驶过安静的街道,莱芒湖在不远处泛着银灰色的光。她摇下车窗,让风吹进来。
辣椒面还剩大半包。而新的生活,已经在她面前展开。她拖着行李站在学院主楼前——那是一栋现代建筑,规模不大,图书馆、教室、餐厅等多功能设施集中其中。
报到第一天,李瑞华就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的独特氛围。校园里,男生穿着剪裁讲究的西服,女生身着西服套装或职业套裙,仿佛置身国际会议会场。学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有严格的规范,从指甲到发型,从穿衣标准到鞋子种类,都体现着服务行业的严谨。
她的宿舍房间简洁却舒适,窗外可望见莱芒湖的波光。每隔一天的深夜,她都会趴在桌前,就着台灯的光,在信纸上写下对谭笑七的思念:“这里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今天认识了瑞士本地的安妮,洛桑的湖水很美,却不及锦江畔我们一同看过的夕阳。
入学伊始,李瑞华和所有新生一样,必须深入厨房、饼屋、酒吧、客服、迎宾等环节接受一整套实践学习。这些酒店业一线部门积累的感性认识和运营经验,将是随后3年理论学习的基础。
在厨房实践时,李瑞华站在灶台前,她学习的是法式烹饪,手中是陌生的厨具和调料。“学校餐厅的饭菜大多由我们一年级新生参与烹饪,”她在信中写道,“我们的成果,味道和品相已经接近高端星级酒店的水平。”
在学院的酒吧课程中,全球着名饭店的厨师、甜点师和酒吧经理等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技能和知识。李瑞华手法生疏地调着酒,忽然想起谭笑七最爱喝的高碎,眼眶不禁湿润。
除了室内实践,学校角落还开辟了一块菜园,种植着学生将要学会辨认调制的蔬菜。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学生学习照料这些蔬菜。李瑞华蹲在菜园里,手指轻抚过陌生的香草叶片,心想若是能种上一株花椒该多好。
“在EHL,我们大部分时间不是坐在教室听老师讲授书本知识,而是深入到各个环境进行实践操作,”她写信告诉谭笑七,“进行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服务者与客人的不同体验与感受。”一天站下来,腿累得酸痛,但她也享受着每天在实践环节中学到的成为一名更好酒店从业者的快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半边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半边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