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没硬拒,反而跟总监说:“总监,您别急,我查了下,加急审批单找总经理签字,1小时就能下来。我现在帮您填好单子,您直接去找总经理签,签完我立马划钱,比您等补单还快。” 总监按小王说的做,果然1小时就搞定了划款。
后来总监跟财务总监夸小王:“这姑娘懂规矩还会变通,不是死板的人,以后我部门的报销,我都让他们先跟小王确认流程。” 小王也因为“守规矩还能解决问题”,成了财务部门的核心员工——这就是窦仪的思路:按制度来不是“不给面子”,帮领导走合规流程,才是真帮忙。
三、守规矩的现代意义:不是“死板”,是“职场安全感的来源”
很多人觉得“守规矩=没情商”,但曹彬和窦仪的故事告诉我们:守规矩才是职场里“最稳的情商”——
讨好领导可能得一时好处,但领导换了,你就没了靠山;
守规矩攒下的“靠谱人设”,不管换哪个领导,都需要这样的人;
就像曹彬和窦仪,哪怕换了“主子”(从周世宗到赵匡胤),照样被重用,因为“守规矩的人,到哪都吃香”。
反过来看,职场里那些“靠违规讨好领导”的人,大多走不长远:比如私拿公司物资送领导,被发现后丢了工作;比如违规给领导批款,最后出了问题自己背锅——短期看似赢了,长期全是坑。
四、核心启示:职场守规矩,记住“3个不纠结”
想像曹彬和窦仪一样,靠守规矩赢信任,不用硬刚,记住这三点,既守住底线,又不得罪人:
1.不纠结“领导会不会生气”:守规矩的人,领导反而更不敢怠慢
领导找你要公物、走违规流程,不是真的“不讲理”,是想试探你“靠不靠谱”;
像曹彬自己买酒、小王帮走加急流程,既没让领导没面子,又守住了规矩,领导反而会觉得“你有原则,值得信任”。
2.不纠结“会不会显得死板”:变通的守规矩,才是真聪明
守规矩不是“一刀切”,比如窦仪没说“不给绸缎”,是说“得有旨意”;小王没说“不划款”,是说“帮你走加急审批”;
重点是“不违规”,但可以帮领导找“合规的解决办法”,这比“死板拒了”或“违规给了”都强。
3.不纠结“短期没好处”:守规矩攒的信任,是长期饭票
曹彬和窦仪没靠“一次讨好”上位,却靠“长期守规矩”成了心腹;
职场里,一次违规可能让你丢了工作,但一次守规矩,可能让领导记你好几年——信任这东西,攒下来比啥都值钱。
【原文】曹彬 窦仪
宋太祖始事周世宗于澶州,曹彬为世宗亲吏,掌茶酒。太祖尝从求酒,彬曰:“此官酒,不可相与。”自沽酒以饮之。(边批:公私两尽。)及太祖即位,语群臣曰:“世宗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由是委以腹心。
大祖下滁州,世宗命窦仪籍其帑藏。至数日,太祖命亲吏取藏绢,仪曰:“公初下城,虽倾藏取之,谁敢言者?今既有籍,即为官物,非旨不可得。”后太祖屡称仪有守,欲以为相。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