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唐代“大局观战神”!立规矩比当老大重要
李愬平定蔡州(今河南汝南)后,把叛军首领吴元济捆起来押往京城,自己则带兵驻扎在球场,专门等招讨使裴度来。裴度一进城,李愬直接穿着军服,在路边躬身下拜。裴度赶紧想躲开,说“你立了大功,不用这样”,李愬却认真说:“蔡州人被叛军管了几十年,早就没了‘朝廷大、下属小’的规矩。我今天拜您,就是想借这事儿让他们看看——真正的权威是朝廷,不是我李愬,以后才没人敢乱搞!”(这心思,可比抢功劳深远多了!)裴度一听懂了,就坦然接受了他的跪拜。
【管理智慧】
一、李愬的“跪迎逻辑”:不是认怂,是“借仪式立规矩,防后患”
李愬打赢了仗,明明是最大功臣,却主动给上司下跪,看似“放低姿态”,其实是算透了“蔡州刚平定,‘立秩序’比‘显威风’更重要”。拆开来,这背后藏着三个超实用的现代职场/管理逻辑:
1.破“地方惯性”:用仪式感打碎旧认知,植入新规矩
蔡州被叛军控制多年,当地人早习惯了“谁打赢谁就是老大”,要是李愬自己摆功、当“新老大”,蔡人只会觉得“换了个统治者,没换规矩”,以后说不定还会反。而他拜裴度,是用“看得见的动作”告诉所有人:“我再能打,也是朝廷的下属;裴度代表的朝廷,才是真正的靠山”——这就像现在公司并购一家“老派企业”,新负责人不自己定规矩,反而请总部领导来主持“交接仪式”,强调“以后按总部制度来”,比自己硬推规矩管用10倍;
2.避“功高盖主”:不抢C位,反而更稳
李愬要是平定蔡州后就“居功自傲”,朝廷可能会觉得“这人力气太大,不好管”,说不定事后就找理由削他的权;而他主动拜裴度,等于告诉朝廷“我懂分寸,知道谁是真正的领导”——就像现在项目负责人搞定百万大单,不自己在庆功会上抢着发言,反而请老板上台总结,说“这单能成,全靠老板定的方向和团队支持”,老板反而会觉得“这人懂规矩,能重用”;
3.留“长治根基”:让“权威归上”,避免自己成“靶子”
蔡州刚平定,人心还不稳,要是大家都只认“李愬”,以后蔡州出了问题,所有人都会找李愬,他等于把“烫手山芋”放自己手里;而把权威引向朝廷(裴度代表朝廷),以后有事大家会找“朝廷解决”,李愬反而能避开“地方矛盾的焦点”——这就像现在社区网格员解决了邻里纠纷,不自己当“调解员大佬”,反而把“社区公约”贴出来,说“以后按公约来,大家都得遵守”,后续没人再找他私下“走后门”,工作反而更顺。
二、当代“李愬式操作”案例:不抢功、借权威,反而把事办得更稳
李愬“跪迎裴度”的思路,现在不管是职场项目、企业并购,还是基层管理,用好了都能“四两拨千斤”——不靠硬压立威,靠“借势立规矩”,比自己当老大省心多了。
案例1:区域经理“让总监主签大单”,借总部权威稳住客户
某快消公司的区域经理小林,花了半年时间,终于搞定了当地最大的连锁超市(之前这家超市只跟竞品合作)。签约当天,小林没自己当“主角”,反而提前请总部销售总监来现场,还跟超市负责人说:“张总,这次能合作,全靠我们总监从总部申请的‘独家供货价’,以后咱们的货期、售后,也得靠总部统一协调,您跟总监对接,更方便。”
签约时,小林让总监坐在主位,自己站在旁边递合同、做记录;庆功宴上,小林又反复说:“以后超市有任何需求,直接找我,我再报给总监,保证按总部标准执行。” 后来这家超市不仅跟他们长期合作,还介绍了其他超市资源——小林没抢“签单功劳”,反而借总监的“总部权威”,让超市觉得“合作有保障,不是跟小林个人打交道”,这就是李愬“借裴度立朝廷权威”的现代版:让更高层的权威背书,比自己拍胸脯更能赢信任。
案例2:并购负责人“请CEO开全员会”,借集团权威化解抵触
某科技公司收购了一家小型创业公司,负责整合的老张刚上任时,创业公司的员工特别抵触:“我们以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现在要被管这管那,太憋屈了!” 有人甚至故意拖延工作,等着看老张“出洋相”。
老张没跟员工硬刚,反而请集团CEO来开了场全员会。会上,老张没说“以后要按我们的规矩来”,反而让CEO讲集团的发展规划,自己在旁边补充:“咱们以后的技术方向,要跟集团的AI业务对齐,CEO刚才说的‘用户数据打通’,就是咱们接下来的重点——我会跟大家一起,按CEO定的方向推进,有问题我去跟总部沟通。”
会后,员工的抵触情绪明显少了,有人还主动找老张问“怎么对接集团的AI团队”。老张后来跟人说:“我自己说一百句‘要听话’,不如CEO说一句‘一起干’——员工抵触的不是‘被管’,是‘被我这个外人管’,借CEO的权威,他们就觉得‘是跟集团一起干,不是被我管’。” 这和李愬“借裴度让蔡人认朝廷”的逻辑一模一样:借更高权威打破“对立感”,比自己硬推更能融人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