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里说得特别透彻:富弼当时拿“契丹”当理由,是因为那时候宋、辽正较劲,说“怕契丹比下去”更容易说服人;但本质上,不管契丹做不做,“日食罢宴”都是该做的事——因为这符合“敬畏天意、体恤民心”的规矩,是“对的事”,和别人做不做没关系。
这放到现在,就是“别用‘别人没做’当借口,逃避‘该做的事’”:
车企召回隐患车辆,不是“因为同行做了”,而是“车辆有安全问题,该对车主负责”;
地方取消灾害期间的庆典,不是“因为隔壁城市做了”,而是“老百姓在受苦,不该铺张浪费”;
企业处理负面舆情,不是“因为竞品没翻车”,而是“自己犯了错,该道歉整改”——做对的事,核心是“问自己该不该”,不是“看别人做没做”。
四、核心启示:想不被“打脸”,记住富弼的3个“不糊涂”
富弼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糊涂地凑热闹、不糊涂地看别人、不糊涂地丢里子”。不管是办企业、做管理,还是日常决策,想避开“该做不做、后悔莫及”的坑,记住这三点:
1.不糊涂地“凑表面热闹”:先问“这时候该这么做吗?”
遇到“该严肃”的场景(灾害、负面、警示信号),别只盯“表面仪式”(元旦宴席、文旅晚会、庆典),先想“这么做符合规矩吗?会让别人觉得不靠谱吗?”;
富弼没盯“元旦要热闹”,是因为“日食该严肃”;竞品车企没盯“省钱”,是因为“安全该负责”——别让“表面热闹”盖过“该守的规矩”。
2.不糊涂地“等别人先做”:别用“别人没做”当借口,逃避责任
遇到“该整改、该负责”的事,别总说“同行也没做”“别人都没动”,先想“我不做会有啥后果?对不对得起信任我的人?”;
吕夷简等“契丹没做”,结果被打脸;国产车企等“同行没召回”,结果丢销量——等别人先做,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
3.不糊涂地“丢里子保面子”:里子正了,面子才稳
别觉得“办了宴席、搞了庆典”就是“有面子”,真正的面子是“里子正”——朝廷敬畏天意,百姓才服;企业对用户负责,口碑才好;地方体恤民心,才得支持;
富弼要的“面子”,是“大宋懂规矩、被尊重”,这得靠“罢宴守礼”的里子撑着;竞品车企的“面子”,是“用户夸负责任”,这得靠“主动召回”的里子撑着——里子没了,面子早晚得丢。
【原文】富弼
元旦日食,富弼请罢宴撤乐,吕夷简不从。弼曰:“万一契丹行之,恐为中国羞。”后有自契丹还者,言虏是日罢宴。仁宗深悔之。
(评:值华、虏争胜之日,故以契丹为言,其实理合罢宴,不系虏之行不行也。)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