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敢“藏文件”的官员,才懂护百姓!
天顺年间,朝廷特别喜欢珍宝古玩。有宦官说,宣德年间曾派太监郑和(旧称王三保)下西洋,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皇帝于是让宦官到兵部,查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档案。
当时刘大夏任兵部郎中,尚书项忠让文书官查旧档案,刘大夏先找到档案,偷偷藏了起来。文书官没找到,项忠又让其他官吏找。项忠责问文书官:“官署里的档案怎么会丢?”刘大夏笑着说:“当年下西洋,花费了几十万钱财粮食,病死战死的军民也有上万人。这是当时的弊政,就算档案还在,也该销毁它根绝后患,还查它有没有干什么?”项忠听后很震惊,向他拱手道歉,指着自己的职位说:“您通晓国家大体,这个位置不久就该属于您了!”
刘大夏再藏档案:不挑事,才保西南安稳
另外,安南(古代越南)的黎灏侵占了占城国的土地,又向西攻占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后来被老挝打败。宦官汪直想趁机讨伐安南,派人来要英国公张辅征讨安南的旧档案。刘大夏又把档案藏起来不给。尚书多次张贴告示让官吏找,刘大夏偷偷告诉他:“战事一旦开启,西南地区立刻就会生灵涂炭!”尚书醒悟后,才停止寻找档案。
冯梦龙点评:这两件事,天下人都受了益却没察觉
刘大夏藏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是避免朝廷再因追求珍宝而劳民伤财;藏征讨安南的档案,是防止战乱波及西南百姓。他没只按“皇帝要、尚书催”的命令办事,反而盯着“政策背后的民生代价”,用“藏文件”的方式悄悄挡住了两次可能的灾祸——这种“以变通护根本”的担当,比听话办事更重要。
【管理智慧】
一、藏下西洋水程:不重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刘大夏藏航海图,不是“故意找茬”,是看透了“下西洋”的本质——看似能捞奇珍,实则是“砸钱换面子”,把百姓的血汗钱、士兵的命当赌注。他的思路放现在,就是“企业里敢拦‘无效项目’的人”,比“领导说啥就做啥”的老好人,更懂护着团队和资源。
核心逻辑:别为“面子”砸钱,没用的项目再风光也得拦
刘大夏知道,皇帝想要下西洋,无非是想“跟宣德朝比排场、捞宝贝撑面子”,但背后是“几十万银子打水漂、上万军民送命”的代价。这就像现在公司里,老板想重启“多年前亏损的高端体验店项目”,说“能提升公司档次”,却忘了当年这项目因为租金高、客流少,亏了几百万,还拖垮了两个团队。
当代案例:运营经理藏亏损数据,拦住老板“面子项目”
某零售公司老板刷到“同行开高端体验店火了”,就想重启公司多年前停掉的“奢侈品体验店”项目,让运营经理找当年的项目档案,说“照着改改就能做”。运营经理知道:当年这项目每月租金10万,客流却不到100人,卖的东西还没人买,最后亏了300多万才关掉;现在奢侈品市场更卷,再开只会亏得更多。
他没直接拒绝,而是把当年的亏损报表、客流数据偷偷藏了起来,只给老板看“现在奢侈品体验店的行业报告”,说:“现在同行的体验店都是靠砸钱做营销,实际盈利的不到10%,咱们没这个预算,贸然开了很可能亏得更多,还得抽调现有门店的人手,影响主业。” 老板看了报告,又没找到当年的“成功案例”(其实是没找到亏损数据),就放弃了重启计划。后来同行的体验店果然纷纷闭店,老板庆幸地说:“幸好没瞎折腾!”——这就是刘大夏“藏水程”的现代版:领导想搞“面子项目”时,别盲从,用“实际代价”拦住,别让资源打水漂。
二、藏安南战牍:不打“会让百姓遭殃的无谓战争”
刘大夏藏攻打安南的档案,不是“怕打仗”,是算透了“战争的代价”——安南地处西南,一旦开战,士兵要长途跋涉,百姓要交粮交税,边境还会被战火波及,最后只会“赢了面子,输了民生”。他的思路放现在,就是“企业里敢拦‘恶性竞争’的人”,比“为了抢市场硬刚”的激进派,更懂护着长远的稳定。
核心逻辑:别为“一时痛快”开战,恶性冲突只会两败俱伤
刘大夏怕的不是“打不赢安南”,是“打赢了也没用,反而把西南拖垮”——就像现在公司里,竞品抢了自己一个客户,老板就想“打补贴战”,说“要把客户抢回来,还要让竞品活不下去”,却忘了补贴战会让自己利润暴跌,还会搅乱整个行业。
当代案例:财务总监藏成本表,拦住“恶性补贴战”
某外卖平台发现竞品抢了自己3个区域的客户,老板怒了,要搞“满30减20”的补贴,让财务总监算“需要多少预算”,还说“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客户”。财务总监知道:这3个区域的客户本来就少,补贴后每单要亏15块,一个月至少亏200万;而且竞品肯定会跟着加补贴,最后两家都赚不到钱,还得裁员缩减成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