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不硬刚“留余地”,懂变通!
王振对杨士奇等大臣说:“朝廷大事全靠三位杨先生(杨士奇、杨荣、杨溥)支撑,但你们也年纪大了,难免精力不足,以后朝政该怎么办呢?”杨士奇说:“老臣会竭尽全力报效国家,直到死为止。”
杨荣却接过话头:“先生别这么说。我们都老了,没法再全力做事,应该赶紧挑选年轻、能担当的人推荐给皇上,好报答圣恩。”王振听了特别高兴,第二天就照着杨荣的意思,推荐了曹鼐、苗衷、陈循、高谷等人,这些人后来也陆续被提拔重用。
杨士奇一开始觉得杨荣当时说得太轻易,杨荣解释道:“王振早就厌烦我们了,就算我们硬撑着不退,他难道会善罢甘休吗?万一哪天宫里传一张纸条出来,任命别人进内阁,我们也只能束手无策。现在推荐的这四个人,说到底是跟我们一条心的,以后还能一起同心协力做事。”杨士奇听完,彻底服了他的考虑。
冯梦龙点评:推荐“自己人”,不是妥协,是“守住主动权”
李彦和在《见闻杂记》里说:“言官弹劾大臣,必须下功夫想清楚——眼前有谁能接替被弹劾的人。接替的人,一定要比被换掉的人贤能,一定要对国家有好处,这才是真心为国家进言。要是只想着写一篇弹劾文章,博个敢说话的名头,对国家一点好处没有,还不如闭嘴不说,至少不辜负言官的职责。”这话和杨荣的思路其实是相通的。
杨荣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跟王振硬刚“该不该退”,而是顺着对方“想换人的心思”,主动推荐自己人。这样既没让外人趁机夺权,又保住了内阁的核心立场,比硬撑着对抗、最后被强行换掉要高明得多。
【管理智慧】
一、杨荣的“反被动逻辑”:不是认怂,是“提前掌控替代权,避免被空降拆台”
杨荣不硬刚、主动荐新人,绝不是“怕了王振”,而是算透了“职场里‘老臣被嫌’的死局”——要是跟王振对着干,说“我们还能撑”,王振只会更急着找“外人”来替换三杨;到时候新人是王振的人,三杨之前定的政策全得被推翻,朝廷大局也得乱。而主动推荐“自己人”,既让王振觉得“三杨识趣”,又能保证新人跟自己一条心,政策能延续,还不用束手无策看别人脸色。
核心逻辑:面对“要被替代”的信号,别硬扛,先抢“推荐替代者”的主动权
这就像职场里,老板跟你说“你带的团队太老了,得新鲜血液”,你要是说“我们还能干活”,老板可能会自己从外面招个新主管来替换你;但你要是主动说“我这有几个年轻骨干,能力强还懂团队业务,推荐他们当副主管,我带带他们,以后能接我的班”,老板不仅会觉得你“有大局观”,还能让你选的人上位,避免外人来打乱你的工作节奏。
二、当代“杨荣式反被动”案例:不硬刚“替代危机”,主动荐“自己人”稳大局
杨荣这种“抓替代权防被动”的智慧,现在不管是职场老员工应对“被嫌老”、部门主管面对“团队调整”,还是企业应对“管理层迭代”,用好了都能避开“被空降拆台”的坑。
案例1:部门总监主动荐“自己人”,避开老板空降的“外行领导”
某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总监老周,带团队5年,老板最近总说“技术团队太保守,得加点年轻活力”,还暗示“要从外面招个懂‘新算法’的人来当副总监”。老周没急着辩解“我们不保守”,反而找老板说:“我手下有两个年轻人,小李懂新算法,小王懂团队业务,我推荐他们俩当联合副总监——小李负责新算法落地,小王配合他对接团队,我再盯着点,既能加活力,又不会打乱现有项目节奏。”
老板觉得老周“会用人、有大局观”,就同意了。后来小李和小王上位,不仅没推翻老周之前的“技术稳定优先”策略,还把新算法融入到现有项目里,团队效率反而涨了20%。反观同公司的产品总监,老板说“要加新人”,他硬扛说“我的团队不用外人”,结果老板直接空降了个新人当副总监,新人不懂团队业务,硬推新方案,导致两个核心项目延期,产品总监最后还被调岗——这就是杨荣怕的“硬刚被动”:不主动掌控替代人选,最后只能被外人拆台,自己还没辙。
案例2:老主管荐“徒弟”接岗,保住“客户优先”的老规矩
某外贸公司的销售主管老王,快退休了,公司想从其他部门调人来接他的岗。老王知道“其他部门的人不懂外贸客户的脾气,肯定会改‘客户优先’的规矩,改成‘业绩优先’,到时候老客户得跑一半”。他没跟公司对着干,反而找领导说:“我带了3年的徒弟小张,不仅懂外贸流程,还跟10个核心客户熟得像朋友,我推荐他接我的岗——我再带他3个月,保证客户一个都不丢,业绩还能稳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