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注的“扎心真相”:对小人要分“有罪/有功”,处理时机错了就没救
评注里说“武三思有罪该除,韩侂胄有功该赏而远之”,还点出了关键:处理武三思要在迁走武则天时(趁他没势力),疏远韩侂胄要在他没得志时(趁他还没能力报复)——过了这俩时机,再想动手就晚了。五王和赵汝愚都栽在“自恃厉害,觉得能拿捏小人”,却忘了“小人比豪杰更懂‘密’和‘狠’”:你想的是“留着有用”,他想的是“趁你不注意搞死你”;你宽宽松松没防备,他偷偷摸摸下死手,最后肯定是你输。
四、核心启示:防小人别犯“两个轻敌”,听劝才能避坑
不管是薛季昶面对“有罪小人”,还是徐谊面对“有功小人”,核心都是“别轻敌、分情况、早动手”,职场里防小人,记住这两点,能少栽90%的坑:
1.不犯“觉得小人好控制”的轻敌:别觉得“他没实权/年纪小/看着老实”就放松警惕,武三思在桓彦范眼里是“砧板肉”,韩侂胄在赵汝愚眼里是“易制”,结果都被反杀。职场里遇到“有隐患的人”,哪怕他现在看起来没威胁,也得提前设防,别等他翅膀硬了再动手。
2.不犯“处理不分情况”的傻:对“有罪的小人”(比如帮违规主管做事的人、搞过小动作的同事),要“除根”,要么彻底调离,要么严加管控,别留机会;对“有功的小人”(比如帮你拿资源的合作方、带团队立功但有野心的下属),要“赏而远之”,先给够好处稳住他,再把他隔离在核心之外,别让他有机会反咬。
【原文】薛季昶 徐谊
张柬之等既诛二张,迁武后,薛季昶曰:“二凶虽诛,产、禄犹在。去草不除根,终当复生。”桓彦范曰:“三思几上肉耳,留为天子藉手。”季昶叹曰:“吾无死所矣!”及三思乱政,范甚悔之。
赵汝愚先借韩侂胄力,通宫掖,立宁宗。事成,徐谊曰:“侂胄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叶适亦谓汝愚曰:“侂胄所望不过节钺,宜与之。”朱熹曰:“汝愚宜以厚赏酬侂胄,勿令预政。”汝愚谓其易制,皆不听,止加侂胄防御使。侂胄大怨望,遂构汝愚之祸。
评:武三思、韩侂胄,皆小人也。然三思有罪,故宜讨而除之;胄有功,故宜赏而远之。除三思,宜及迁武氏之时;远侂胄,宜及未得志之日,过此皆不可为矣。五王、汝愚皆自恃其位望才力,可以凌驾而有余,而不知凶人手段更胜于豪杰。何者?此疏而彼密,此宽而彼狠也。忠谋不从,自贻伊戚。悲夫!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