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喝到一半,李佑突然拉着坐在末座的一个年轻将领,对大家说:“我知道你还没结婚,我想把小女儿托付给你。”当场就完成了订婚仪式。后来有人问他为啥这么选,李佑说:“我见多了官宦人家,跟大族联姻后,子弟们都习惯了奢侈享乐,大多没好下场。我是靠带兵打仗才有今天的,选女婿就得找踏实能干的,何必攀高枝赚个‘虚名声’?”听的人都夸他“看得太透了”。
李佑的“择婿逻辑”:潜力看“实干劲”,家世只是“空架子”
李佑不选公卿子弟,反而选末座将领,是看透了“择人要看‘能扛事的潜力’,不是‘现成的家世’”——贵戚子弟从小养尊处优,容易“躺平挥霍”;而末座将领能在基层熬着,说明肯吃苦、有实干劲,以后更能靠自己立足,不会让女儿受委屈。放现代,这就是“选伴侣/合伙人,不看‘家里有啥’,看‘他自己能挣啥’”。
当代案例:企业家选女婿,不选“富二代”,选“自家公司的奋斗中层”
某制造业老板王总,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身边人给介绍的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王总都没让女儿见。反而把目光放在自己公司里:有个叫小张的中层,农村出身,从车间工人做起,靠钻研技术升成主管,还主动牵头改进了生产线,帮公司省了几百万成本。
王总观察小张半年,发现他不仅能干,还特别顾家——每天下班就回家陪父母,从不出去应酬挥霍。后来王总主动撮合小张和女儿,两人相处融洽,很快结婚。婚后小张更拼了,3年就帮公司拓展了海外市场,成了王总的左膀右臂;而当初介绍的那些富二代,有几个后来因为“投资失败”“挥霍无度”,家里都败落了。王总说:“选女婿就像选合作伙伴,得看他自己能不能扛事,不是看他爸妈有多少钱。”——这和李佑选将领一样:家世会败光,实干劲才是能传家的。
三、评注延伸:司马光的“择人论”还不够,韦李更懂“看本质”
司马光说“娶媳妇要选不如自家的,嫁女儿要选比自家强的”,理由是“娶不如自家的,她会懂节俭;嫁比自家强的,她会懂谨慎”。但看韦诜和李佑的选择,其实更进了一步:
韦诜没按“门第匹配”选,反而选了职位低但品德好的裴宽,证明“品德比门第重要”;
李佑没按“高低攀附”选,反而选了基层但实干的将领,证明“能力比家世重要”。
他俩的核心,都是“跳出‘表面标准’,抓‘本质需求’”——韦诜要的是“女儿能嫁贤德人”,李佑要的是“女儿能嫁实干人”,所以不被颜值、家世这些“干扰项”带偏。
四、核心启示:择人(选伴侣/伙伴/员工)别犯“两个糊涂”
裴宽和李佑的故事,说到底是教我们“择人要看‘里子’,别被‘面子’骗了”,不管是选伴侣、找合作伙伴,还是招员工,记住这两点,能少走很多弯路:
1.不犯“看表面不看细节”的糊涂:别被颜值、排场、家世这些“一眼能看到的”迷惑,多观察“关键时刻的选择”——比如裴宽埋鹿脯、B供应商认瑕疵、小张踏实干活,这些细节才是人品/能力的真证明。
2.不犯“攀虚望不看实在”的糊涂:别为了“有面子”去选“看似厉害的”,比如韦诜没选颜值高的、李佑没选贵戚、王总没选富二代,反而选“实在靠谱的”——虚望会碎,实在的人才能陪你走长远。
【原文】裴宽 李佑
裴宽尝为润州参军。时刺史韦诜为女择婿,未得。会休日登楼,见有所瘗于后圃者,访其人,曰:“此裴参军也。义不以苞苴污家。适有人饷鹿脯,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耳。”诜嗟异,遂妻以女。婚日,诜帏其女,使观之。宽瘠而长,时衣碧,族人皆笑呼为“碧鹳”。诜曰:“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可貌求人乎?”宽后历礼部尚书,有声。
李佑爵位既高,公卿多请婚其女,佑皆拒之。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戚名族,及登宴,寂然。酒半,佑引末座一将,谓曰:“知君未婚,敢以小女为托。”即席成礼。他日或请其故,佑曰:“每见衣冠之家,缔婚大族,其子弟习于淫奢,多不令终。我以韬钤致位,自求其偶,何必仰高以博虚望?”闻者以为卓识。
评:温公云:“娶妇必不及吾家者,嫁女必胜吾家者。娶妇不及吾家,则知俭素;嫁女胜吾家,则知畏谨。”时谓名言。观韦、李二公择婿,温公义犹未尽。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