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面案例:留诱惑=留祸根,贪心迟早栽
和老住持相反,有些人总觉得“宝贝留着有用”,却没考虑“身边人能不能扛住诱惑”,最后不仅宝贝没保住,还连累了别人:
某家族企业的老板,手里有个“能走后门逃税的渠道”,觉得“自己用了十几年都没事”,就把这渠道教给了儿子,让他“少交点开支”。结果儿子接手后,贪心越来越大,不仅逃税金额比老板以前多了十倍,还把渠道分享给了其他公司,最后被税务部门查到,儿子不仅要补税罚款,还被判了刑,老板的企业也因为“偷税漏税”名声扫地,差点倒闭——这就是“留诱惑的代价”:你以为自己能守住,却忘了别人可能没这定力,最后反而把身边人推进了火坑。
四、核心启示:遇到“不费力的好处”,先想“要不要扔”
老住持扔碗的智慧,说到底是“看清‘诱惑’的本质——短期好处背后,藏着长期风险”。不管是职场里的“灰色收入”“后门资源”,还是生活里的“不劳而获的便利”,遇到时别先想着“占不占”,要学老住持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能一直守住不贪吗?比如“报销多填钱”,今天能忍住填几十,明天能忍住填几千吗?诱惑会越来越大,定力很容易被磨掉。
2.身边人能扛住这诱惑吗?要是你把“好处渠道”留给下属、家人,他们会不会因为贪心犯错?老住持知道弟子们扛不住,所以扔了碗;你要是知道身边人扛不住,不如提前断了渠道。
3.万一出事,代价我付得起吗?逃税、拿回扣、走后门,一旦被查,轻则丢工作、毁名声,重则坐牢——这些代价,比“短期好处”大太多,根本不值。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就知道“要不要扔”——主动断诱惑,看似“亏了”,实则是保住自己和身边人的“平安”,比留着“宝贝”更值。
【原文】下岩院主僧
巴东下岩院主僧,得一青磁碗,携归,折花供佛前,明日花满其中。更置少米,经宿,米亦满;钱及金银皆然。自是院中富盛。院主年老,一日过江简田,怀中取碗掷于中流。弟子惊愕,师曰:“吾死,汝辈宁能谨饬自守乎?弃之,不欲使汝增罪也。”出吴淑《秘阁闻谈》。淑,宋初人。
评:沈万三家有聚宝盆,类此。高皇取试之,无验,仍还沈。后筑京城,复取此盆镇南门下,因名聚宝门云。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