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老板当时就说“你胡说八道啥,这项目明明是我定的”,小王会觉得“没面子还没功劳”,说不定会心生不满;而老板“装忘事”,既没否认自己的决策,又给了小王台阶,反而让小王更愿意跟着干——这和太宗“朕亦大醉”的逻辑一样:不揪着小错不放,给人留余地,反而能换来对方的真心和警醒。
三、反面案例:硬刚小失态,反而把小事闹大、伤了人心
很多人没学太宗的“软兜底”,遇到下属或朋友在放松场合失态,就硬着头皮较真,最后小事变大事,还伤了关系。
比如某部门主管,在团建时看到下属小张喝多了,跟同事吐槽“主管太抠,连团建预算都舍不得多给点”,主管当场就火了,指着小张说:“你觉得我抠,那你自己去申请预算啊!明天给我写份检讨,不然别来上班!” 小张又羞又气,第二天真的提交了辞职报告,其他同事也觉得“主管太小题大做,以后团建都不敢说话了”,部门氛围一下子冷了下来。
其实小张只是喝多了随口吐槽,没真的想顶撞主管;主管要是像太宗一样,事后跟小张说“昨天你喝多了说的话我没太听清,但团建预算要是不够,咱们可以一起跟公司申请”,小张肯定会道歉,还会觉得主管通情达理——硬刚只会把“酒后失言”变成“离职风波”,得不偿失。
四、评注的“清醒点”:“让人家喝酒,又怪人家失态”,本就不讲理
评注里冯梦龙说“以狂药饮人,而责其勿乱,难矣”,意思是“你让人家喝烈酒,又要求人家不混乱失态,这本来就很难做到”。太宗的高明,就是先认了这个“难”——不做“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不苛责别人在放松场合的小失误。
放到现代,就是“组织酒局、团建,本身就是让大家放松的,别用‘工作时的规矩’硬套”:比如让下属陪客户喝酒,就别怪他喝多了话多;让团队团建放松,就别怪他跟同事吵了两句——先给了“放松的场合”,就别再用“严苛的标准”追责,这才是懂人情、会管理。
五、核心启示:遇到“放松场合小失态”,记住太宗的2个“不犯傻”
不管是当领导、做朋友,还是跟同事相处,遇到酒局、团建这种放松场合的小失态,想不把事闹大、还能收人心,记住这两点:
1.不犯“硬刚较真”的傻:先想“他是不是因为放松/喝酒才失态?有没有犯原则性大错?” 要是只是小失误,别一上来就批评、治罪,不然会让人觉得你“没人情、太小气”,反而把关系搞僵。
2.不犯“不给台阶”的傻:哪怕要提醒对方,也别直接说“你昨天错了”,可以像太宗一样“装忘事”,或者说“昨天大家都放松,小事别放心上,以后注意点就行”。给人台阶,对方才会主动反省,还会感激你的体谅,以后更愿意跟你相处。
【原文】宋太宗
孔守正拜殿前都虞侯。一日侍宴北园,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明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
评:以狂药饮人,而责其勿乱,难矣。托之同醉,而朝廷之体不失,且彼亦未尝不知警也。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