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别被“表面态度”带偏,抓准真实需求更重要
宋真宗在位时,有个士兵犯了错,按法律本该处死。真宗从轻发落,下令免他一死,改判打二十脊杖后流放。
可这士兵却大喊大叫,非要“给我个痛快”求赐剑自杀,死活不肯受杖刑,手下人都按不住他,只好把这事报告给真宗,请他定夺。
传旨的人带来真宗的命令:“必须先打完脊杖,之后再听旨决定要不要斩首。”不久后,士兵挨完杖刑,手下人又去请示真宗后续处理。真宗却说:“他这就是怕挨打装硬气罢了!既然已经打完了,直接送他去流放地,别再管这事了。”
士兵喊着“求死”,看似有骨气,实则是怕挨打的借口。真宗没被他的“硬话”唬住,先坚持执行杖刑,拆穿他的伪装;等杖刑结束,又不追究他“抗命”的行为,直接按原计划流放——既维护了律法的威严,又没跟“装硬”的士兵较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真宗的智慧,在于看透了士兵“喊死实怕痛”的真实心理,没顺着“求死”的话头激化矛盾,也没因他“抗命”而加重处罚。很多时候,遇到别人故意摆姿态、说硬话,别被表面情绪带跑,先看清背后的真实顾虑,再针对性处理,反而能更顺畅地解决问题。
【管理智慧】
一、宋真宗的“拆招逻辑”:不是纵容,是“看透虚硬、按规矩来”
真宗不被士兵的“喊杀”唬住,也没因为对方闹就改主意,核心是看透了“虚张声势的本质——越是喊得凶,越可能是怕真疼”。他的思路放现代特别实用:遇到有人用“极端狠话”“过激反应”威胁你,别先慌着妥协或硬刚,先想想“他真正怕的是什么”,再按原定规则推进,反而能戳破对方的“纸老虎”伪装。
1.先拆“虚硬外壳”:喊“不怕死”的,往往怕的是“眼前的疼”
士兵喊“乞剑”,看似不怕死,其实是怕“脊杖的皮肉之苦”——死刑是“一了百了”,但脊杖是“活生生挨打还得活着发配”,他想用“求死”的硬气,逼朝廷免了杖刑。这就像职场里,下属接到难搞的项目,喊着“这活我干不了,逼我就辞职”,其实不是真不想干,是怕“搞砸了挨骂、加班太累”,想用“辞职”的狠话,逼你把项目分给别人。
2.再守“规则底线”:不被情绪带偏,该走的流程一步不少
真宗没因为士兵闹就“免杖”,也没因为对方“不敬”就真的处斩,而是按原计划先打杖——既没破坏“律法减免后该有的惩罚”,也没被对方的情绪绑架。这就像商场里,客户买了东西后喊“这质量差到离谱,不退款我就投诉到消协”,你没慌着立马退款,也没跟客户吵,而是先按流程检查商品,说明“质量问题按售后政策能换,确实没法退”,最后客户大多会接受换货,不会真的投诉——守好规则,比被对方的威胁牵着走更稳。
3.最后“见好就收”:不追加惩罚,避免“小事变大事”
士兵杖刑完了,真宗没说“你刚才闹得凶,再多加罚”,而是直接送发配——知道对方已经受了该受的罚,再追究“喊狠话”的事,反而显得小气,还可能逼对方真的破罐子破摔。这就像家里孩子闹脾气喊“我不吃饭了”,你没硬逼他吃,也没骂他,等他饿了自己找吃的,之后没再提“不吃饭”的事,孩子下次就不会用这种方式闹脾气了。
二、当代“宋真宗式拆招”案例:不被虚张声势唬住,按规矩来反而能搞定
不管是职场管下属、商场打交道,还是生活里处理矛盾,遇到“纸老虎”式的威胁,像真宗一样“看透本质、守好规则”,比硬刚或妥协管用多了。
案例1:下属喊“这活干不了,逼我就辞职”,主管拆穿“怕搞砸”,顺利推进
某公司策划部的小李,接到一个“要跟大客户对接的活动方案”,刚看完就跟主管说:“这客户太挑剔了,我之前没跟过,肯定搞砸!你要是非要我做,我只能辞职!” 语气特别强硬,同事都以为主管会要么换人教,要么批评小李。
结果主管没慌,笑着说:“我知道你怕跟大客户对接出错,这很正常——这样,你先列个‘对接难点清单’,明天咱们一起过,我帮你对接第一次,后面你再自己来,要是真的到时候还觉得难,咱们再调整。” 小李听了,没再喊辞职,第二天真的列了清单,主管帮他对接完第一次后,小李慢慢上手,最后把方案做得很顺利。
后来小李跟同事说:“其实我就是怕搞砸挨骂,才喊着要辞职,没想到主管没逼我,还帮我,早知道就不说那狠话了。”——这就是真宗的智慧:看透对方“怕什么”,没被“辞职”的狠话唬住,反而给了台阶和帮助,小事就顺利解决了。
案例2:客户喊“不退款就投诉”,店员按流程来,客户接受换货
某服装店的店员小周,遇到一个客户拿着刚买的裙子回来,说“这裙子洗了一次就起球,什么破质量!不退款我就投诉到消协,让你们店名声扫地!” 客户越说越激动,周围还有其他顾客在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