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不激化矛盾”比“显威风”重要
隆庆年间,贵州土司安国亨和安智各自带兵互相仇杀,前任巡抚把这事上报为“叛逆”,出动军队征讨却没成功,而且眼看要引发更大混乱。新巡抚阮文中上任前,去拜见宰相高拱。
高拱对他说:“安国亨本来是被一群奸臣挑拨,才和安信结仇相杀,导致安信的母亲疏穷、哥哥安智心怀怨恨报复。他们互相敌视、指责,说的都是气话,没法当真。前任巡抚偏信安智,所以安国亨又怀疑又害怕,不肯接受传唤,巡抚就上奏说他‘叛逆’。可‘叛逆’是指敢对抗朝廷,现在这些土司自己人互相仇杀,跟朝廷有啥关系?就算他不肯被传唤,也只是不服管教而已,却要派兵突袭屠杀,夷族人会束手就擒吗?虽然双方都有伤亡,但从没听说安国亨带兵抵抗朝廷的迹象,却非要定他‘叛逆’罪,太过分了!
有些大臣就爱隐瞒实情,地方出事了藏着不说;还有些人想靠生事邀功,把小事夸大、把假事说真。一开始故意说得严重,为邀功找借口;最后故意激化矛盾,来证明自己之前说得对,这哪里是对国家忠诚啊!(边批:说透了当时的弊病)你要是查清实情,就该心平气和处理,去掉‘叛逆’的罪名,只追究他们‘互相仇杀’和‘不服管教’的罪,这样他肯定愿意出来说理。一旦他出来,没反叛的实情就清楚了,这时候只按实际罪名处置,他肯定服。这才是国法该有的公正,天理该有的公道。
现在当官的,总爱在前任的事上‘加戏’,显得自己有本事,这都是小人才干的事,不是有见识的人该做的,你可得好好努力!”
阮文中到贵州后秘密调查,情况果然像高拱说的那样。他于是提出五个处理办法:一是让安国亨交出挑拨离间的人;二是按夷人习俗,让他赔偿安信等人的人命损失;三是划分土地安置疏穷母子;四是剥夺安国亨的宣慰官衔,让他儿子暂时代理;五是从重处罚,惩戒他的恶行。
可安国亨见安智待在省里,更怀疑害怕,担心巡抚诱杀他(边批: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依旧带兵不肯去受审,还上奏辩解冤屈。阮文中被外界的议论影响,又上疏请求出兵征讨。
高拱觉得“征讨”不是办法,可“不征讨”又会损害朝廷威严,就暗中授意兵部,上奏请求派吏科给事中贾三近去调查(边批:幸好有这个灵活的办法)。安国亨听说朝廷派言官来调查,高兴地说:“我是接受调查的人,巡抚肯定不敢杀我,我终于能自证清白了!”
于是他交出奸臣,去省里接受审讯,五个要求都照做,还愿意罚三万五千两银子赎罪。安智还是不服,阮文中惩治了挑唆安智的人,安智才服软。安智也被免去管事职务,跟着母亲一起被安置。贾三近还没到,事情就已经解决了。
冯梦龙点评:对土司要“灵活管控”,别硬套内地规矩
国家对土司,本就是用边疆政策灵活约束,和管理内地不一样。他们世代享受富贵,没理由无故反叛,肯定是管事的人要么剥削他们、要么虐待他们、要么处理不当,才把他们逼得反抗。就算真反了,都有可原谅的地方,何况未必是反叛呢?
像安国亨这事,要是没有高拱(字中玄)坚持主持公道,肯定会出兵。就算侥幸打赢,耗尽好几个省的兵力粮草,去打败一群自相残杀的夷人,也实在没必要。唉!记住过去的教训,才能指导未来的事,现在怎能不怀念高拱呢!
高拱的智慧,在于不被“叛逆”的标签绑架,先查清“土司仇杀≠对抗朝廷”的实情,再用“派言官调查”的灵活方式,给安国亨台阶,避免武力冲突。他明白对土司不能硬套内地规矩,比起“出兵显威”,“化解猜忌、按实际罪名处置”更能解决问题。
【管理智慧】
一、高拱的“拆局逻辑”:不是和稀泥,是怕“小题大做把小矛盾搞成大麻烦”
高拱不让定性“叛逆”、不主张派兵,绝不是“纵容土官”,而是算透了“两类风险”:一是“定性错误的风险”——把内部仇杀当对抗朝廷,只会逼得安国亨真的反;二是“资源浪费的风险”——派重兵去打两个互殴的土官,花了大量兵粮,最后就算赢了也没啥意义。他的思路放现代职场,就是“遇到跨部门冲突、基层矛盾,别先扣‘故意搞事’的帽子,别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追责,先查清楚实情,按实际问题处理,才不会把小矛盾炸成大窟窿”。
1.先纠“定性错”:别把“内部矛盾”当“敌我矛盾”
高拱最反对的就是“把土官互殴说成叛逆”——就像职场里,两个部门因为抢项目资源吵了起来,部门经理上报说“对方故意破坏项目推进”,把“内部竞争”说成“恶意拆台”,结果CEO一怒之下要追责,两边都觉得委屈,反而没人专心做项目。比如某快消公司,销售部和市场部因为“广告投放方向”吵了起来,销售经理说“市场部故意搞无效投放,耽误销售”,上报给老板。老板没急着追责,反而让HR去查,发现只是两边对“投放效果”的判断不一样,最后让两边一起做投放方案,矛盾很快就解决了——这就是高拱说的“别乱定性”:内部矛盾就按内部规矩处理,一扣“恶意”的帽子,反而没法收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