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再防“资源耗”:别用“大动作”解决“小问题”
高拱怕“派兵征剿”,是知道“大动作的成本太高”——就像社区里,两家邻居因为停车抢位置吵了起来,物业没调解就报警说“业主冲突”,结果警察来了,两家反而闹得更僵,还影响了其他业主。后来新物业主任来了,只是让两家坐下来聊,最后约定“单号你停,双号我停”,没花啥成本就解决了。要是像前任物业那样动不动报警,不仅浪费警力,还会让邻里关系彻底破裂——这对应高拱说的“竭数省之兵粮,胜一自相仇杀之夷人,甚无谓也”:用超出问题规模的资源去解决,就算成了也是亏本买卖。
3.最后破“官场病”:别为“邀功”把事搞大
高拱批评“新官加戏邀功”,放到现在就是“职场里的过度反应”——新领导接手老问题,为了显得自己“有魄力”,故意把小问题夸大,比如前任没解决的“员工迟到”,新领导非要搞“全公司通报批评+扣半月工资”,结果员工怨声载道,反而没人好好干活。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的新部门主管,前任只是“团队沟通少”,他一上任就搞“每天开3个会+写3份报告”,说是“提升效率”,结果团队每天忙着开会写报告,项目进度反而慢了——这就是高拱说的“小丈夫事”:为了刷存在感搞加码,反而把正常的事搞砸。
二、当代“高拱式拆局”案例:不夸大、不折腾,小矛盾反而能轻松解决
职场和生活里,很多人遇到矛盾就想“上纲上线”,结果越搞越乱;而像高拱一样“精准拆局”的人,总能用小成本解决问题。
案例1:分公司“业绩不达标”被说“故意摆烂”,总部查实情后精准解决
某集团的南方分公司连续两个月业绩不达标,区域经理上报总部说“分公司员工故意摆烂,不服管理”,请求总部派“督查组”去追责。
总部CEO没急着派督查组,反而让市场部去查,发现不是员工摆烂,是南方地区最近暴雨多,物流延迟导致货送不出去,而且分公司缺“擅长线上销售的人”。于是CEO没追责,反而给分公司调了3个线上销售,还协调物流商“优先配送南方订单”。第三个月,南方分公司业绩就达标了——要是像区域经理说的那样派督查组追责,分公司员工只会更抵触,业绩只会更差。
案例2:学校“学生打架”被说“校园霸凌”,老师查实情后温和处理
某中学的两个男生在操场打了起来,班主任没听“学生说一方霸凌另一方”的传言,而是单独找两个男生聊,发现只是因为“一方借了另一方的篮球没还,还弄坏了”,一时冲动才打起来。
于是老师让借球的男生赔个新篮球,俩人事先握手道歉,还安排他们一起参加校篮球队的训练——没多久俩人就成了好朋友。要是老师直接按“校园霸凌”处理,给其中一方记过,反而会让俩人心存芥蒂,甚至以后还会找机会报复。
三、评注的“扎心提醒”:别把“不同群体的矛盾”当“对抗”,因地制宜才管用
评注里说“国家对土司,本来就用‘灵活管理’,跟内地不一样。他们世世代代享受富贵,没理由平白无故反叛,大多是当官的要么剥削他们、要么欺负他们、要么处理不当,才把他们逼反的——就算真反了都有原因,何况未必是反呢?”
放到现代,这就是“别用一刀切的办法管不同群体”:比如公司的外包团队和正式员工,不能用一样的考勤制度——外包团队经常要去客户现场,要是硬让他们“每天打卡”,反而会耽误工作;比如社区里的老人和年轻人,不能用一样的“噪音规定”——老人喜欢早上跳广场舞,年轻人喜欢晚上熬夜,社区主任可以划定“广场舞专区+规定跳舞时间”,而不是直接禁止,这样两边都能接受。
比如某社区的“广场舞矛盾”,一开始物业说“广场舞噪音扰民,禁止在小区跳”,结果老人集体抗议;后来新社区主任找老人和年轻人一起聊,最后定了“早上7-8点在小区东门广场跳,音量不超过60分贝”,还让年轻人帮老人调音响音量——两边都满意,再也没闹过矛盾。
四、核心启示:遇到矛盾,记住高拱的“三不原则”
不管是管团队、处理跨部门问题,还是解决基层矛盾,想避开“小题大做”的坑,学高拱这三点就行:
1.不随便扣“大帽子”:别把“内部矛盾”说成“恶意拆台”,别把“不服管”说成“故意对抗”——先查清楚“矛盾的根源是什么”,是误会、是资源缺,还是沟通少,再针对性解决,别一上来就定性。
2.不盲目搞“大动作”:别动不动就“派督查组”“上追责”“报警”,先想“有没有小成本的办法”——比如聊一聊、调点资源、定个小规矩,小办法往往比大动作更管用,还能避免浪费资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