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代“龚遂式反向解决”案例:不打压、给活路,问题反而自动消失
不管是社区治理、职场管理,还是民生问题,像龚遂一样“反着来”的人,总能用小成本解决大问题;而那些“一上来就硬刚”的,往往越搞越乱。
案例1:“摊贩占道”不硬赶,划个“便民区”反而清净
某县城的老街道,以前天天有摊贩占道,电动车都过不去,城管来了就跑,城管走了又来,天天冲突。后来新上任的城管队长学龚遂“反向操作”:
1.先跟摊贩聊,发现都是周边的农民,“家里菜吃不完,想卖点钱补贴家用,没地方摆”;
2.跟街道办商量,在街道尽头的空地上划了“临时卖菜区”,免费给摊贩用,还装了垃圾桶;
3.跟摊贩约定“早上6点到9点,下午5点到7点,超时就不让摆”。
结果不到一周,老街道再也没人占道,卖菜区也干干净净——要是还像以前一样硬赶,只会一直“猫鼠游戏”,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案例2:“员工摸鱼”不硬罚,优化“工作流程”反而高效
某外贸公司的客服部,员工总在上班时间刷短视频、聊微信,主管一开始天天抓“摸鱼”,扣奖金、开批评会,结果员工更抵触,甚至故意“慢干活”,客户投诉变多。
后来主管换了思路,学龚遂“找根儿”:
1.统计发现,客服每天要花2小时填“重复的客户信息表”,真正回复客户的时间只有3小时;
2.找技术部做了个“自动填表格”的工具,客服填一次信息,表格自动同步到系统;
3.规定“客户回复率达95%、投诉率低于2%,就能提前1小时下班”。
结果客服再也不摸鱼了,反而主动抢着回复客户,客户满意度从70%涨到90%——这和龚遂“撤捕快、给活路”的逻辑一样:不是人有问题,是机制逼得人“犯错”,改机制比罚人管用。
三、评注的“扎心吐槽”:现在的人总爱“没事搞事”,比龚遂差远了
评注里冯梦龙说:“汉代的太守能自己管一郡,有生杀大权,龚遂还需要‘别用文法绑着我’;何况现在很多事‘十个官管一只羊’,想搞出好政绩,可能吗?古代的好官,是把有事变没事、大事变小事,只为给朝廷安民;现在倒好,没事搞成有事,小事搞成大事,出事了不担责,事平了反而邀功。人心惶惶想作乱,是谁的错啊!”
这吐槽放现在太戳心了:比如有的社区,本来只是“老人在楼下聊天声音大”,物业不先沟通,直接报警说“聚众扰民”,结果老人集体抗议,小事变大事;有的公司,本来只是“员工迟到几次”,HR不先问“是不是有困难”,直接按“严重违纪”开除,结果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公司又花时间又花钱——这些都是“反龚遂操作”:不把“安民/安员工”当目标,把“搞事邀功”当目的,只会越管越乱。
四、核心启示:遇到“问题人群”,记住龚遂的“三不搞”
不管是管社区、带团队,还是处理民生小事,想避开“硬刚的坑”,学龚遂这三点就行:
1.不搞“标签化”:别上来就说“你是盗匪/你是摸鱼党/你是占道摊贩”,先问“你为啥这么做?是不是有难处?”——龚遂没把百姓当贼,才让贼变农民;你不把人当敌人,人才不会跟你对着干。
2.不搞“一刀切”:别用“统一的硬规矩”套所有事,比如“不管啥情况,占道就赶、摸鱼就罚”,要像龚遂一样“给灵活空间”——允许“拿农具的是好人”,允许“卖菜区限时摆”,灵活才能适配不同情况。
3.不搞“急刹车”:别想着“一天解决问题”,治乱如解乱绳,得慢慢来——先找根儿,再改机制,最后给时间,比如龚遂先撤捕快,再给百姓种地的机会,没急着“立马平乱”,反而平得更快。
【原文】龚遂
宣帝时,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起,二千石不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岁,召见,形貌短小,不副所闻。上心轻之,边批:年貌俱不可以定人。问:“息盗何策?”遂对曰:“海濒辽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改容曰:“选用贤良,固将安之。”遂曰:“臣闻治乱民如治乱绳,不可急也。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
评:汉制,太守皆专制一郡,生杀在手,而龚遂犹云“愿丞相、御史无拘臣以文法”,况后世十羊九牧,欲冀卓异之政,能乎?古之良吏,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蕲于为朝廷安民而已。今则不然,无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为罪,事定反以为功。人心脊脊思乱,谁之过与?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