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育:“治乱象” 别搞复杂,“遇传言” 先稳心态
吴育(谥号正肃)担任蔡州知州时,蔡州原本盗贼特别多。吴育到任后,按照规定给百姓建立了 “伍保” 制度(邻里互相监督、联保的机制),但他简化了繁琐的流程,让百姓觉得方便又安心,盗贼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后来京城有人上报,说确山聚集了 “妖贼”,皇上派了宫里的宦官(中贵人)快马赶到蔡州,还列出了十个要抓捕的 “妖贼” 名单。
宦官一来就想借兵,打算带兵去抓人,吴育拦住他问:“您是想借兵耍威风,还是真要抓‘妖贼’回去复命啊?”
宦官说:“当然是要抓‘妖贼’啊!”
吴育说:“我在这儿当知州,虽说不算精明,但要是境内真有上千人聚集作乱,我怎么可能不知道?现在你带兵过去,反而会逼得他们真的闹事。其实这事儿压根不是‘妖贼’,就是老乡们聚在一起办点佛教相关的活动,想赚点小钱而已。我派人去叫他们,他们自己就会来。”
之后吴育安排宦官住下,每天陪他喝酒,暗地里却派人去召那十个被列入名单的人 —— 没多久,十个人全到了。吴育把他们送到京城审讯核实,结果证明是诬告,那个上报 “妖贼” 的人反而因为诬告被判了罪。
不 “跟风恐慌”,不 “滥用武力”,才是治事的明白人
面对 “妖贼” 传言,宦官一上来就想 “派兵镇场”,差点激化矛盾;吴育却能沉住气,先判断 “上千人聚集不可能不知情”,再戳穿 “借兵立威” 的小心思,最后用 “请人来、送京查” 的稳妥办法,既没折腾百姓,又查清了真相。对比之下,吴育的冷静和务实,比 “遇事就炸毛” 的处理方式高明太多。
吴育的智慧,在于两点:一是搞 “伍保” 不搞 “形式主义”,简化规则让百姓愿意配合,盗患自然平息;二是遇 “诬告” 不慌不忙,不被 “妖贼” 的名头吓住,也不顺着宦官的激进思路走,反而用 “软办法” 查清真相。很多时候,做事别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遇到传言别跟风恐慌,稳住节奏才能不出错。
【管理智慧】
一、吴育的“治理逻辑”:不搞复杂套路,不做过度反应,抓本质才管用
不管是治盗还是处理“妖贼诬告”,吴正肃公的核心思路都特别实在:别把简单事搞复杂,别把小事搞大。治盗时,他知道百姓怕“制度太繁琐,配合起来累”,所以简化伍保法;处理诬告时,他知道“派兵会激化恐慌”,所以先稳着来,查清真相再动手。这放现代基层治理、职场管理里,就是“遇到问题别先想‘摆阵仗、搞创新’,先想‘大家能不能接受、会不会激化矛盾’,抓准本质,简单的办法往往最有效”。
1.治事先“简化门槛”:百姓/员工怕的不是“配合”,是“配合起来太麻烦”
吴育简化伍保法,是戳中了“百姓怕折腾”的痛点——以前的制度可能要“登记户口、画保甲图、每月开会签到”,百姓觉得“耽误种地,还没好处”,自然会抵触;而简化后,“跟邻居组队,有事互相通个信”,没负担,反而愿意配合。
这就像现在社区搞“垃圾分类”,一开始有的社区搞“早晚固定时段投放,还要扫码登记”,老人嫌麻烦、年轻人嫌耽误上班,偷偷乱扔的人特别多;后来社区简化规则:“全天设投放点,不用扫码,志愿者现场指导”,还在每个单元楼下放“误投回收箱”,配合率一下子从30%涨到80%。还有某公司搞“员工打卡”,一开始用“人脸+定位+早晚两次打卡”,员工抱怨“加班忘了打卡还得补申请,太麻烦”,后来改成“只早晚打卡,加班不用补”,反而没人故意迟到了——这就是吴育的智慧:规则不是越复杂越有效,让人“轻松配合”才是关键。
2.遇疑先“稳情绪”:别用“威慑”激化矛盾,先查真相再动手
宦官想派兵抓“妖贼”,是觉得“兵多才有威慑力”,却没考虑“老百姓会恐慌”;吴育不派兵,反而陪宦官喝酒,是怕“一冲动把小事搞炸”。这就像职场里,有人举报“某部门员工偷偷议论要集体提加薪”,老板要是立马派HR去“约谈调查”,反而会让员工觉得“公司不信任我们,提加薪更得抓紧”;但要是先找部门主管聊,发现“只是员工抱怨‘年终奖少’,没提加薪的事”,再针对性调整年终奖,反而能稳住团队。
比如某互联网公司,有人匿名举报“产品部偷偷把核心数据传给竞品”,CEO没急着封电脑、查聊天记录,反而让数据部门先查“数据有没有外泄痕迹”,同时找产品总监私下聊。最后发现:是举报的员工跟产品部有矛盾,故意造谣,数据根本没外泄。要是CEO当时硬刚,不仅会让产品部员工寒心,还会耽误项目进度——这和吴育“不派兵”的逻辑一样:遇到可疑情况,别先“用强硬手段立威”,先查清楚真相,避免“把无辜的人逼成‘对立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