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观:“治散” 就用 “抱团法”,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
万观担任严州知州时,七里泷一带停着几百艘渔舟。这些渔舟白天看着是打鱼的,到了晚上就干偷窃的勾当,来往的旅客都被这事折腾得苦不堪言。
万观知道后,直接定了个规矩:把每十艘渔舟编成一个 “甲”,给每个甲划定好固定的活动区域,让他们自己互相监督、守好自己的地盘。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办法,从此之后,七里泷再也没出现过渔舟夜窃的情况,来往旅客也终于能安心了。
冯梦龙点评:“编甲” 这招看似简单,能落地才是真本事!
其实 “编群成组、互相监管” 的思路,放到哪儿都能用 —— 关键是能不能像万观这样,找准问题核心(渔舟分散难管,就让他们抱团自治),把办法落到实处。要是光有想法不执行,或者定的规则太复杂没法落地,再聪明的招也没用。万观这波操作,胜在 “简单直接、抓准痛点”。
万观的智慧,在于不跟 “几百艘渔舟” 的分散难题硬刚,反而用 “十艘一甲、划区自治” 的方式,把 “监管压力” 转给渔舟自身 —— 既不用派大量人手盯梢,又能让渔舟之间互相约束。很多时候,遇到 “分散难管” 的问题,别想着 “逐个突破”,不如用 “分组抱团、明确责任” 的办法,反而能轻松解决。
【管理智慧】
一、万观的“自治逻辑”:不是甩锅,是“把大难题拆小,让责任落地”
万观不派官差硬管,反而让渔船“自守”,核心是算透了“两个管理痛点”:一是大群体难盯——几百艘渔船散在江面上,官差再多人手也不够,总不能每艘船跟一个;二是外人管不服——官差不懂渔船的规矩,硬管只会让渔民抵触,反而偷偷搞小动作。而“十艘一甲、划地自守”,相当于把“几百艘船的大难题”拆成“几十个小单元的小问题”,还让单元内的人自己管自己,既省了官差的力,又让渔民服管。
放到现代管理里,这个逻辑就是“遇到‘散、乱、难管’的大群体问题(比如社区乱停车、企业客服投诉多、校园宿舍纪律差),别先想着‘加人、加规则硬管’,而是拆成小单元,让单元内‘自治’——责任到人,比外人盯更有效”。
1.拆“大群体”为“小单元”:再难管的事,拆小了就好管
万观把“几百艘渔船”拆成“十艘一甲”,是因为“小单元里的人互相认识、好约束”——同甲的渔船天天一起打鱼,谁有歪心思、谁晚上想出去偷,其他人一眼就知道,劝也劝得动;要是几百艘船混在一起,谁也不认识谁,自然没人管闲事。
这就像社区里的“乱停车”问题:某小区有300多户业主,200多辆车,一开始物业管不过来,车乱停消防通道、单元门口是常事。后来新物业学万观“拆单元”:按“每栋楼”编组,每栋楼选2个“车主组长”,负责协调本楼车主的停车位置,还定了“乱停一次,全楼车主一起帮着挪车”的规矩。结果不到一个月,乱停车的情况就少了——同楼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也不好意思因为自己乱停,麻烦全楼的人。
再比如校园里的“宿舍纪律差”:某中学高一有12个宿舍,晚上总有人聊天、玩手机到半夜,宿管查不过来。老师后来让“每个宿舍6个人编一组,选个宿舍长,定‘一人违纪,全宿舍少一次周末外出’的规则”,结果纪律一下子好了——没人想因为自己,连累室友没机会出去,反而会互相提醒“别玩手机了”。
2.让“单元自守”:自己人管自己人,比外人管更服帖
万观让渔船“自守”,是因为“渔民懂渔民的难处,管起来不会硬碰硬”——官差管的时候,可能会说“再偷就抓你”,渔民会觉得“我也是没办法才偷,你凭啥抓我”;而同甲的渔民劝的时候,会说“你要是被抓,我们全甲都得受牵连,要不白天多打会儿鱼,别晚上冒险了”,渔民反而听得进去。
这就像企业里的“客服投诉多”问题:某电商公司有50个客服,之前客户投诉“回复慢、态度差”,主管天天开会批评、定KPI,效果还是不好。后来主管学万观“单元自守”:把客服10人编一组,每组管“固定品类的客户”,定“小组投诉率低于1%,全组发奖金;高于3%,全组加班培训”的规则。结果投诉率降了40%——小组内的客服会互相帮着“回复慢的同事接电话”,还会提醒“别跟客户吵架,不然咱们都得加班”,比主管硬管管用多了。
还有社区里的“垃圾分类乱投”:某小区之前派志愿者盯着,居民还是乱投,志愿者说“你投错了”,居民还会反驳“我哪知道怎么分”。后来社区按“每3个单元编一组,选个‘分类组长’,组长是本单元的老人”,老人劝的时候会说“姑娘,这个塑料瓶得投可回收,我教你分,不然咱们组的分类积分就少了,换不了大米了”,居民反而愿意学、愿意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