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则:“遇突发别慌神”,藏“破绽”比“急补救”更重要
李允则曾举办军队宴会,期间兵器库突然起火。他却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奏乐喝酒,没停下宴会。
过了一会儿火被扑灭,李允则立刻悄悄派官吏带着文书去瀛州,用装茶叶的竹笼偷偷运送兵器铠甲。不到十天,军队的武器就补充完整了,没人知道这段插曲。
枢密院后来上奏,想弹劾李允则“见火不救”。宋真宗却说:“李允则这么做肯定有原因,先问问他再说。”李允则回答:“兵器库的防火措施本就非常严格,偏偏在宴会时起火,肯定是坏人故意搞的。如果我放下宴会去救火,说不定会中了他们的圈套,发生更难预料的事。”
冯梦龙点评:不“慌中露怯”,用“暗度陈仓”藏实力,和王旦“藏困弱”思路一致
宋真宗祥符末年,皇宫里的国库失火,丝绸几乎被烧光。三司使林特请求到黄河以北地区采购补充,奏章递了三次,都被宰相王旦压了下来。王旦慢悠悠说:“这点丝绸,本来就会有人送过来,何必向天下人暴露我们的短缺和弱势呢?”
过了几天,各地的贡品果然接连送到,光丝绸就收了四百万匹——原来王旦早就用密令通知各地,让他们赶紧进贡了。李允则用茶笼运兵器,和王旦“不彰弱势、暗补短缺”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
李允则的智慧,在于看透“火灾可能是陷阱”:不救火是怕中埋伏,用茶笼运兵器是怕暴露“武器短缺”的破绽;王旦压下采购请求,也是怕让外界知道“国库空虚”。很多时候,面对突发危机,比起“慌慌张张补救”,更要稳住阵脚,别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避免被对手拿捏。
【管理智慧】
一、李允则的“危机逻辑”:不是躺平,是“先稳场防乱,再藏底牌补漏”
李允则“不救火反宴客”“茶笼运兵器”,核心算透了两件事:一是乱中易生祸——兵器库着火本就敏感,一慌神停宴救火,只会让士兵、宾客乱作一团,给坏人可乘之机;二是弱不可外彰——兵器库被烧要是传出去,不仅会让士兵没安全感,还会让对手觉得“宋军没兵器了,好欺负”,反而引来更大麻烦。
放到现代职场或企业管理中,这个逻辑就是“遇到突发危机(比如仓库失火、供应链断供、系统故障),别先慌着‘扑火’,先想‘会不会有人趁乱搞事’‘暴露弱点会不会更糟’——稳住场面、藏好底牌,比瞎忙活更重要”。
1.先稳场:别让“小危机”演变成“大混乱”
李允则知道,“宴客时救火”看似积极,实则会把“兵器库着火”的恐慌放大——士兵会猜“是不是敌人来了”,宾客会怕“被偷袭”,一旦乱起来,比着火本身更危险。这就像企业里,仓库突然失火,要是老板立马召集全公司开会说“仓库烧了,货没了”,只会让员工慌着“会不会失业”、客户慌着“会不会断供”,反而让对手趁机抢客户、挖员工。
比如某服装公司的仓库深夜失火,烧了部分春季新款。CEO没慌着通知员工和客户,反而先做了两件事:一是让消防部门尽快灭火,同时封锁消息,对外只说“仓库例行检修,暂时不发货”;二是让采购部连夜联系工厂,加急赶制同款。等新货赶出来,才跟员工、客户说“之前仓库有点小问题,现在货都补上了,不影响发货”——全程没人恐慌,客户也没流失。要是当时一慌就说“仓库烧了”,客户肯定会转去别家下单,损失就大了。
2.再补漏:别用“大动作”暴露“小弱点”
李允则用“茶笼运兵器”,是怕“大张旗鼓调货”被人发现“兵器库空了”——要是用军车拉、贴个“兵器补给”的标签,等于告诉所有人“我们着火缺兵器了”,对手看在眼里,说不定会趁机来犯。这就像企业里,核心原料突然断供,要是大张旗鼓找供应商、发招标公告,等于告诉对手“我们供应链出问题了”,对手可能会故意抬价、甚至截胡你的供应商。
比如某芯片公司,常用的一款芯片突然断供。采购经理没公开招标,反而私下联系了三家之前合作过的小供应商,让他们按之前的价格供货,还特意叮嘱“别对外说给我们供货”。不到一周,芯片就补够了,对手到最后都不知道他们曾缺过货。要是当时公开找供应商,对手肯定会抬价,甚至跟供应商说“别给他们供货,我们给更高价”,最后不仅多花钱,还可能耽误生产。
二、评注里的“神呼应”:王旦藏弱补漏,跟李允则是一个路子
评注里冯梦龙提到,宋真宗祥符末年,皇宫里的国库(内帑)着火,丝绸(缣帛)几乎烧光了。三司使(管财政的官)林特急着要去黄河以北地区采购,还三次上书申请。结果宰相王旦把申请全压了下来,慢悠悠说:“这点丝绸而已,本来就会有人送过来,为啥要跟外面说我们国库空了,显得朝廷穷呢?” 没过几天,各地给朝廷进贡的丝绸就源源不断送来了——原来王旦早就偷偷发了密令,让各地提前准备进贡,只是没声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