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轨:“遇乱别扩大”,抓“核心问题”比“全面追责”更重要
霍王李元轨担任定州刺史时,突厥入侵边境。定州人李嘉运暗中跟突厥勾结,想里应外合。后来事情败露,唐高宗下令让李元轨彻底追查李嘉运的同党。
李元轨却反驳说:“现在强敌就在边境,人心本来就不稳定。如果抓太多人,反而会把他们逼得叛乱。”于是他只杀了主谋李嘉运,其余的人一概不追究(边批:惩罚一个领头的,就足够警告其他人了)。之后,他还主动上奏朝廷,弹劾自己“违反皇命”。
唐高宗看完奏折,特别高兴,对传旨的使者说:“我也后悔下那样的命令了!要是没有霍王,定州恐怕就保不住了!”
不“扩大打击”,用“精准惩恶+主动担责”稳人心,比“穷追猛打”更明智
面对“通敌谋叛”的案子,李元轨没顺着“严查同党”的命令走——他看透“人心惶惶时,株连只会激化矛盾”,所以只除主谋、不扰众人;还主动担下“违制”的责任,既稳住了定州百姓,又让朝廷看到他的大局观。这种“不搞一刀切,以稳为先”的处理方式,比盲目执行命令、引发更大混乱高明太多。
李元轨的智慧,在于分清“主次”:李嘉运是主谋,杀他足以震慑;其他人多是被裹挟,追究只会逼他们投靠敌人。很多时候,面对牵连甚广的问题,越想“一网打尽”越容易出乱子;找准核心矛盾,精准解决,同时兼顾大局稳定,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管理智慧】
一、李元轨的“危机止损逻辑”:不是徇私,是“外敌当前,人心比抓满门更重要”
李元轨不株连同党,核心算透了“战时的死穴——人心散了,城就守不住了”。突厥都在城外虎视眈眈,要是李元轨真按唐高宗的命令“穷查党羽”,只会造成两种恶果:一是百姓恐慌——谁都怕“自己跟李嘉运有点交情就被抓”,反而会觉得“跟着朝廷不如跟着突厥安全”;二是内耗严重——官兵都去抓人了,没人守城,突厥一来直接就能破城。而“只杀主谋、不追从者”,既斩了祸根,又稳住了人心,相当于“用最小的代价止损,保住了定州的根本”。
放到现代危机场景(比如企业遇竞品挖墙脚+内部有人泄密、社区遇外部骚扰+内部有内鬼、团队遇项目失败+有人甩锅),这个逻辑就是“遇到‘外患+内忧’双重危机时,别搞‘一刀切’的全面追责,先抓核心责任人,再稳大多数人的情绪——人心不散,才能扛过危机;要是盲目株连,只会把自己人逼成‘敌人’”。
1.抓“核心祸根”:惩一足以警百,别把“从犯”逼成“主犯”
李元轨只杀李嘉运,是知道“大多数跟李嘉运有牵连的人,可能只是被拉拢、没真动手”,要是把他们都抓了,反而会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反正已经被定罪,不如真的跟突厥反了。这就像企业里,有个核心员工(比如销售主管)偷偷把客户信息卖给竞品,还拉拢了几个下属帮忙。要是CEO一怒之下“把销售主管和所有下属都开除”,那些下属本来只是“帮了点小忙”,被开除后可能会更恨公司,甚至主动去竞品那当“全职工具人”;但要是只开除销售主管,跟下属说“你们只是被误导,只要以后好好干,这事不追究”,下属反而会感激公司,更卖力地干活。
比如某科技公司,销售总监王某偷偷把新产品研发计划泄露给竞品,还让助理小李帮他整理过资料。CEO查到后,只开除了王某,找小李谈时说:“你只是按领导要求整理资料,不知道他要泄密,以后注意多留个心眼,好好干,我还会提拔你。” 小李后来不仅没再犯过错,还主动帮公司完善了“客户信息保密制度”——这就是李元轨“惩一警百”的智慧:抓准核心祸根,别把“边缘从者”逼到对立面,反而能把他们转化成“自己人”。
2.稳“大多数人心”:外患当前,别用“内斗”消耗自己
李元轨不追从者,更重要的是怕“抓人内耗,没人守城”。这就像社区里,遇到外面的小混混经常来骚扰居民,还发现有个居民跟小混混“有点交情”,帮着传递过居民的作息信息。要是物业一急就“查所有跟这个居民有来往的人”,居民们会互相猜忌“你是不是也跟混混有关系”,没人再愿意配合物业守城;但要是只警告那个居民,跟大家说“他已经认识到错了,以后会帮着盯混混,咱们现在要一起把小区的门禁弄好,别让混混进来”,居民反而会团结起来,一起防外患。
比如某小区,有个住户张某跟外面的混混认识,偶尔会告诉混混“小区哪个时间段保安巡逻松”。后来混混多次来小区偷东西,物业查到后,没去查“谁跟张某走得近”,反而找张某谈:“你要是再帮混混,我们就报警;要是你帮着盯混混,我们就不追究以前的事,还让你当‘楼栋安全员’。” 张某答应后,不仅没再帮混混,还帮物业抓了两个准备偷东西的混混——小区居民也没因为“张某以前的事”互相猜忌,反而一起配合物业加强了门禁,从此没再遭过偷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