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兴祖:“除大恶别蛮干”,先“藏锋芒引实锤”,再“快出手斩病根”
林兴祖最初担任黄岩州同知,经过三次升迁后,出任铅山州知州。铅山历来有很多伪造假钞的人,豪强吴友文是这帮人的头目,他造的假钞远到江淮、燕蓟地区,没有地方不流通。
吴友文为人狡猾又凶狠,靠伪造假钞发了财,还派了四五十个地痞流氓在官府里当差。只要发现有人想告发他,就先下手把人杀掉。前前后后杀了很多人,还强抢了十一个百姓的妻女做妾。百姓深受其害,却含冤不敢告状,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
林兴祖到任后说:“不除掉这个祸害,怎么救百姓!”他立刻张贴告示禁止伪造假钞,还设立奖赏鼓励百姓举报。不久就有人来告状,林兴祖却故意说举报不实,把人打发走了(边批:必须拿到确凿证据才能让他服)。
后来又有人举报,这次抓到了两个伪造假钞的人,还搜出了赃物,林兴祖马上审问他们。两人招供后,吴友文自己跑到官府来想营救这两个人(边批:要是直接去抓他,反而会费更大的劲)。林兴祖趁机下令把吴友文也一起抓了。
没一会儿,来控诉吴友文的百姓就有一百多人。林兴祖只挑了一两件情节最严重的罪行审问,很快就定了案(边批:要是每件事都追究,辩解的借口多了,反而可能让他拖延活命)。之后又逮捕了吴友文的党羽,全部依法惩处,百姓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冯梦龙点评:一开始用“缓招”引他主动现身,最后用“快招”让他无法翻身,除大恶就得有这种深谋远虑和果断手段!
林兴祖没一上来就硬刚吴友文——先假意打发举报人,让吴友文放松警惕;等拿到初步证据,又借吴友文“上门营救”的机会顺势抓他,省了搜捕的麻烦;定案时不贪多求全,只抓重罪快速定罪,避免夜长梦多。这种“先稳后快、抓准要害”的操作,比盲目冲上去硬碰硬,更能彻底除掉恶霸。
林兴祖的智慧,在于看透“吴友文根基深、耳目多”:硬拼容易打草惊蛇,所以先“缓着来”收集关键证据、引他自投罗网;一旦抓住机会,就快速定案、清除党羽,不给对方反扑的时间。很多时候,面对势力庞大的“硬茬”,别只想着“速战速决”,先布局攒足底气,再果断出手,才能一击制胜。
【管理智慧】
一、林兴祖的“扫黑逻辑”:不是怂,是“先装糊涂摸虚实,再精准下狠手”
林兴祖先斥退举报人、等吴友文自投罗网,绝不是“怕他”,而是算透了“黑恶势力的死穴”:一是吴友文有眼线,硬刚会打草惊蛇——要是一收到举报就抓人,吴友文的眼线会提前报信,他要么跑,要么销毁证据,甚至杀人灭口;二是抓首恶要抓实锤,不然容易翻案——吴友文势力大,要是没铁证,他能靠关系脱罪,反而会报复举报人。
放到现代“扫黑/除内鬼”场景(比如社区黑物业、企业贪腐团伙、校园霸凌头目),这个逻辑就是“对付有根基、有眼线的恶势力,别一上来就喊打喊杀,先‘装怂’放烟雾弹,摸清对方的底牌和实据,再趁其不备精准打击——打草惊蛇只会让他跑,精准下手才能一锅端”。
1.先斥退举报:放烟雾弹,让对手放松警惕
林兴祖把第一个举报人打发走,是故意让吴友文的眼线觉得“这新知州也没什么本事,举报也没用”——吴友文一看“没人能告倒我”,反而会放松警惕,不会提前跑路或销毁假钞作坊;要是林兴祖一上来就重视举报,吴友文肯定会慌,说不定会把假钞作坊搬空,甚至杀更多举报人。
这就像社区里,某黑物业长期乱收费、打业主,还派保安混在业主群当眼线。新上任的社区主任想整治,有人来举报“物业收了装修押金不退”,主任却故意说“可能是流程没走完,再等等”——物业的眼线把这话传回去,物业头目觉得“主任也不敢管我”,继续光明正大地乱收费。结果主任暗中收集“物业没备案就收费、打业主的视频证据”,等证据够了,直接联合街道办和派出所,把黑物业的头目抓了,还退了业主的押金。
要是主任当时一收到举报就找物业对峙,物业肯定会销毁收费记录,甚至反过来污蔑举报人,反而难整治。林兴祖的“烟雾弹”,本质就是“让对手觉得你‘不敢动’,反而会暴露更多破绽”。
2.等首恶自投:不主动抓,让他自己送上门
林兴祖没派人去抓吴友文,反而等他自己来官府“营救手下”,是因为“自投罗网的首恶,更容易坐实罪名”——吴友文主动来求情,等于承认自己和造假钞的手下有关联,再加上之前审出的赃物,证据链一下就全了;要是林兴祖派人去抓,吴友文的打手肯定会反抗,甚至可能让他跑了,还得伤到人。
这就像企业里,某部门经理长期虚报报销、吃回扣,还让下属当“帮凶”。新上任的财务总监想查他,先抓了个“帮他虚报的下属”,故意让下属“喊冤”说“是自己弄错了”。部门经理果然放心,主动来找总监“求情,说下属不懂事,别为难他”。总监趁机说“既然你担保他,那你得跟我一起核对下部门的报销记录”,结果在核对时,当场找出经理虚报的几十万证据——经理百口莫辩,直接被开除,还退了赃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