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管权别堵截”,用“透明化”比“硬限制”更有效
韩愈担任吏部侍郎时,吏部有个令史(官职名)权力特别大。以前为了控制他,总是把他的办公处锁起来,导致想办理选官手续的人根本见不到他。
韩愈到任后,反而取消了锁门的规定,允许这个令史自由出入。他还解释说:“人之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到鬼;要是能亲眼看到,也就不会害怕了。”言下之意,把令史的行踪和行事暴露在明处,他的特权自然就没了威慑力。
冯梦龙点评:管理者自身清明,根本不用靠“锁门”限制下属;要是管理者糊涂,就算锁门,下属该搞小动作还是会搞!
以前靠“关锁”防令史,本质是怕他滥用权力,却反而让他借“难见”的机会更揽权。韩愈看透了这一点——与其靠物理限制堵漏洞,不如用“透明化”让权力暴露在阳光下。一旦令史的行为能被所有人看到,他再想搞特权、耍威风,自然会有所收敛。这种“抓本质、用巧劲”的管理方式,比硬邦邦的限制管用多了。
韩愈的智慧,在于看透“权力怕曝光”:越藏着掖着的权力,越容易滋生特权;把权力运行放在明处,反而能减少猫腻。很多时候,想约束权力或管理难管的人,别只想着“堵和防”,不如打开“能见度”,用透明的环境让问题自行消失。
【管理智慧】
一、韩愈的“透明化逻辑”:不是放任,是“戳破权力神秘感,断了暗箱操作的路”
韩愈不锁令史的门,核心是看透了“权力作恶的温床——神秘感”。以前令史关着门,一来“选人不知道他在干嘛,只能瞎猜、怕被刁难”,二来“他能暗地收好处、卡流程,没人看得见”;而放开出入,等于把令史的行为“晒在太阳下”:想卡流程?有人看着;想收好处?有人盯着;想摆架子不见人?不行——神秘感没了,权力没了“暗箱”可藏,自然就没法滥用,大家也不用再怕。
放到现代场景(企业管理、社区治理、职场沟通),这个逻辑就是“对付‘神秘化权力’(比如藏着掖着的部门、不透明的流程、摆架子的岗位),别靠‘锁门严防’,要靠‘开门透明’——神秘感一破,猫腻藏不住,大家也不用再怕,问题自然解”。
1.企业案例:HR“报销审核关着门”,一透明就没了“卡报销”的猫腻
某公司的HR部门负责员工报销审核,以前总把办公室门关上,员工递报销单得“等通知”,有时候等半个月还没消息,问就是“在审”,有人怀疑“是不是没给HR送奶茶,故意卡我”。后来新HR总监学韩愈“开门透明”:
- 把门敞开,审核时让员工能看到“单据堆在哪、审到哪步”;
- 在部门群里发“报销审核进度表”,谁的单、审到哪、差什么材料,一目了然;
- 定“3天内必反馈”的规矩,有问题直接跟员工说,不藏着掖着。
结果不到一个月,没人再抱怨“卡报销”了——审核流程看得见,想藏猫腻也没机会;员工知道“差啥材料、啥时候能过”,也不用再瞎猜、怕被刁难。要是还像以前一样关着门,就算HR没卡报销,员工也会怀疑,反而影响信任。
2.社区案例:物业“收物业费不公示”,一晒账就没了“贪墨”的质疑
某小区的物业以前收了物业费,从不说“钱花在哪了”,业主们总怀疑“是不是被物业经理贪了”,缴费率只有60%,还总跟物业吵架。后来新物业经理学韩愈“透明化”:
- 在小区公告栏贴“物业费收支表”,每笔钱“收了多少、花在保洁/维修/绿化上多少”,连买了几把扫帚都写清楚;
- 建“业主财务监督群”,每月发收支明细,业主有疑问随时问,还能提名业主代表查账。
结果缴费率一下涨到90%——钱花在哪看得见,没人再怀疑“贪墨”;业主觉得“物业没藏猫腻,值得信任”,反而愿意配合缴费。要是还像以前一样“藏着收支”,就算物业没贪,业主也会抵触,缴费率永远上不去。
3.职场案例:部门主管“拍板关着门”,一公开就没了“偏心”的抱怨
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部主管,以前定“谁做核心项目”总关着门自己拍板,员工们总觉得“主管偏心,只给关系好的人机会”,团队士气特别低。后来主管学韩愈“透明决策”:
- 定项目前开“全员会”,说清楚“核心项目要啥能力、需要做啥”;
- 让想参与的员工自己报名,当众说“自己能做啥、为啥适合”;
- 最后拍板时,当众说“选A的原因是他有XX经验,选B是因为他提的方案更落地”,不藏理由。
结果团队没人再抱怨“偏心”了——决策过程看得见,理由摆得上台面,就算没选上,员工也服;主管也不用再被“偏心”的帽子压着,反而能集中精力做项目。要是还像以前一样“关着门拍板”,就算主管没偏心,员工也会瞎猜,团队永远不团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