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注的“核心透悟”:淡定的底气,是“智量”——有智慧,才有格局
评注里冯梦龙说“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裴度的淡定不是“硬撑”,是“有智慧看透本质,有格局给人退路”。他知道“小吏偷印非恶意,急了会毁印”,这是“智”;愿意“不追责,给小吏还印的机会”,这是“量”。要是没智慧,只会急着查;要是没格局,查到后肯定会严惩小吏,反而会让手下人怕你、防你,以后没人敢做事。
放到现代,“智量”就是“遇到问题先想‘本质’,再想‘退路’”:比如企业丢了章,先想“谁会拿、拿了干嘛”(智),再想“别逼太急,给人还回来的机会”(量);要是只会“急着追责、报警”,就是“智不足,量不大”,只会把小事闹大。
三、反面案例:急着追责,反而把“能找回来的东西”搞没了
很多人遇到“丢敏感物品”,总觉得“越急越能找回来”,结果反而搞砸:
- 某小学的“学籍章”丢了,老师急着在全校广播“谁拿了章赶紧交出来,不然查监控”,结果章没找着——后来才知道,是个学生觉得章好玩,拿回家了,听到广播后怕被骂,把章扔到了小区垃圾桶里,最后被垃圾车运走了;要是老师没广播,悄悄找学生问,说不定学生就把章交出来了。
- 某公司的“合同章”丢了,老板急着报警,还把所有接触过章的员工都骂了一遍,结果警察来了也没查到——后来才知道,是行政拿章去盖快递单,忘了放回去,怕被老板骂,把章藏在了自己家,直到老板气消了才偷偷放回去,却耽误了和客户签合同,损失了几十万。
四、核心启示:遇到“内部人偷拿敏感物品”,记住裴度的2个“不犯傻”
1.不犯“急着追责”的傻:别一丢东西就“报警、查监控、骂手下”,先想“对方拿这个有没有恶意?是不是临时用一下?”——非恶意的偷拿,急着追责只会逼对方“毁东西逃罪”,给退路反而能找回来。
2.不犯“低估‘退路’价值”的傻:别觉得“给人退路是纵容”,有时候“不追责”比“严惩”更管用——裴度没追责小吏,小吏以后肯定不敢再偷印;要是严惩,小吏可能会记恨,反而搞更多小动作。
【原文】裴度
公在中书,左右忽白以失印,公怡然,戒勿言。方张宴举乐,人不晓其故。夜半宴酣,左右复白印存,公亦不答,极欢而罢。人问其故,公曰:“胥吏辈盗印书券,缓之则复还故处,急之则投水火,不可复得矣!”
评: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