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注里的“缓的门道”:不是懒政,是“勤+审”后的智慧
评注里冯梦龙提到两件事,正好说透了“明日来”不是“摆烂”:
一是李若谷教门生“当官要清、勤、和、缓”,门生不解“缓为啥重要”,李若谷说“天下多少事,都是忙里出错的”——赵豫的“缓”,不是不管事,是怕“忙中出错,判错了反而结仇”;
二是陆九渊任荆门军时,有天晚上跟下属坐着,小吏来报“有个老人急着告状”。陆九渊叫老人进来,老人吓得浑身发抖,话都说不清,只说“儿子被士兵杀了”。陆九渊却判“明天再来处理”,下属都觉得奇怪,陆九渊说“你怎么知道他儿子真的没了?” 第二天一查,老人的儿子根本没事,是老人听了谣言瞎着急——这就是“缓”的另一个好处:避免“被情绪裹挟着办错案”。
这说明“缓”的前提是“勤”和“审”:赵豫肯定会记着“明天来的人是谁,告的啥状”,不是转头就忘;陆九渊是判断“老人说的可能不准”,才缓一缓查清楚——要是真遇到“杀人放火”的急事,他们肯定不会说“明天来”。
当代案例:客服遇“暴怒客户”,说“10分钟后回电”,避免激化矛盾
某电商客服小徐,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客户因为“快递丢了”,在电话里大喊大叫:“你们怎么搞的!我的东西丢了,赶紧赔!不赔我就投诉到平台!”
小徐没急着辩解“快递不是我们管的”,反而说:“先生,我特别理解您的着急,东西丢了谁都上火。不过您现在情绪比较激动,我怕我说的解决方案您听不进去。不如这样,我现在立马帮您查快递进度,10分钟后给您回电话,咱们好好说怎么解决,行吗?” 客户愣了愣,说“行,你快点”。
10分钟后小徐回电时,客户的语气平和多了,小徐跟他说“快递找到了,正在派送,额外给您补一张50元优惠券”,客户欣然接受——要是小徐当时跟客户硬怼,只会让客户更生气,最后真的投诉;这“10分钟的缓”,既给了客户冷静的时间,也给了自己查问题的时间,一举两得。
三、对比“急功近利”:赵豫的“缓”,是真的为百姓解决问题
以前有些官员,为了“快速结案、显得自己能干”,会故意设套让告状的人“认错”,比如不问清楚就说“你也有不对的地方”,逼着双方“和解”,看似快,实则没解决根本矛盾,反而可能让人心生怨恨。
而赵豫的“明日来”,是真的站在百姓角度想:“这点小事要是真判了,俩人以后怎么相处?” 他不追求“结案率”,只追求“矛盾真的消了”——这才是“父母官”该有的样子。
就像现在有些社区调解员,遇到邻里吵架,不是急着“各打五十大板”,而是说“你们先回去想想,明天我再去你家聊”,第二天再去时,双方大多已经不生气了,调解员再轻轻劝两句,矛盾就彻底解了;比起“急着判对错”,这种“缓一缓”反而更得人心。
四、核心启示:遇到“情绪型矛盾”,记住赵豫的3个“不犯傻”
1.不犯“急着判对错”的傻:别一遇到吵架、告状,就想“赶紧定谁对谁错”,先看看“是不是急事”——非急事就“放一放”,等情绪降了,很多矛盾会自己消失;
2.不犯“懒政式拖延”的傻:“缓”不是“不管”,要记着“谁明天来、告啥状”,还要提前查清楚情况(比如陆九渊查老人儿子的下落),不然就是真的不作为;
3.不犯“跟情绪硬碰硬”的傻:别对着气头上的人说“你别生气”“你不对”,只会火上浇油——不如说“先冷静下,明天再说”,给双方一个台阶,也给自己留个处理的余地。
【原文】赵豫
赵豫为松江府太守,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故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来,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譬解,因而息者多矣。比之钩钜致人而自为名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评:李若谷教一门人云:“清勤和缓。”门人曰:“清、勤、和,则既闻命矣,缓安可为也?”李公曰:“天下甚事不自忙里错的?”“明日来”一语,不但自不错,并欲救人之错。
按:是时周侍郎忱为巡抚,凡有经画,必与赵豫议之,意亦取其详审乎?
陆子静九渊知荆门军,尝夜与僚属坐,吏白老者诉甚急。呼问之,体战,言不可解;俾吏状之,谓其子为群卒所杀。陆判“翌日至”。僚属怪之,陆曰:“子安知不在?”凌晨追究,其子盖无恙也。此亦能缓之效,然唯能勤而后能缓,不然,则废事耳。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