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给价值感:每次服务后,在社区公告栏贴“志愿者名单和照片”,让他们觉得“被认可”。
结果这群青年全报名了,每天按时到社区干活,再也没闲得没事挑事。有次小区水管爆了,他们还主动帮维修师傅搬工具、扫水,居民们都夸“这些孩子变好了”。要是当时硬警告,只会让他们觉得“社区针对我们”,反而变本加厉——于谦的“用其所长”,在当代就是“给闲散青年事做、给认可,让他们从隐患变成帮手”。
当代案例3:景区商户抱团抗议,借升级分流,既平矛盾又促发展
某4A景区的老商业街,商户们嫌“景区涨租金、不引流”,天天抱团在景区门口举牌子抗议,还堵着游客不让进,影响特别坏。景区管理处本来想“找城管驱散”,又怕被媒体曝光“欺负商户”,反而更糟。
景区总经理学于谦的思路,推出“景区文创升级计划”:
1.选配合的商户:跟抗议的商户说“咱们要建‘新文创街区’,选10家愿意升级的商户入驻,景区给50%装修补贴,还会在抖音、小红书帮你们引流”;
2.给退出补偿:不想升级的商户,景区帮他们对接周边的小吃街,还免3个月房租;
3.给长期保障:新文创街区的商户,每年能参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选”,前三名能免下一年10%租金。
结果大部分抗议商户都选了“入驻新文创街区”,没选的也顺利搬去了小吃街。新街区开起来后,因为有特色、引流足,商户们的营业额比以前涨了30%,再也没人抗议了。要是当时硬驱散,不仅会丢商户,还会让游客觉得“景区没人情味”,反而影响客流——于谦的“分流+给好处”,在当代就是“不跟商户硬刚,用升级机会让他们主动离开矛盾地,还能一起赚钱”。
二、对比“硬处理的坑”:于谦的“软分流”,避开了“越压越乱”的死局
要是于谦没这么干,而是选了“硬处理”,大概率会踩两个大坑:
1.硬镇压:派兵去河间、东昌抓降虏,这些人本来就骄横,肯定会抱团反抗,加上也先还在入侵,朝廷会陷入“内忧外患”,反而更难收拾;
2.硬驱逐:强行把降虏迁去别的地方,他们会觉得“朝廷在流放我们”,记恨在心,以后一有机会还是会作乱,等于“治标不治本”。
现在很多人处理“隐患群体”,也爱犯“硬处理”的错:
-某学校有几个学生总逃课去网吧,老师没找原因,直接叫家长来“把孩子领回家反省”,结果孩子觉得“学校放弃我了”,干脆辍学;要是学于谦,让他们当“班级纪律委员”,负责监督同学上课,再帮他们补落下的课,孩子说不定会变好;
-某小区的业主因为“物业不作为”,抱团拒交物业费,物业没解决问题,反而断了业主的水电,结果业主闹到住建局,物业最后被换掉;要是学于谦,找业主里有威望的人当“物业监督代表”,一起商量改进方案,物业费自然能收上来。
三、评注的“核心透悟”:于谦的高明,在“让隐患‘主动走’,还觉得是好事”
评注里冯梦龙说“用郭钦徙戎之策而使戎不知”,意思是于谦像古代郭钦提议的“迁徙外族消除隐患”,但更高明的是“让降虏没察觉是被‘迁徙’”,反而以为是“被朝廷重用”。这才是处理隐患的最高境界:不是“我要解决你”,而是“我给你机会,你自己离开矛盾地”,既没冲突,还没后遗症。
就像现代企业处理老员工,不是“我要开除你”,而是“我给你新市场,让你当负责人”;社区处理闲散青年,不是“我要驱散你”,而是“我给你事做,让你被认可”——对方觉得“是自己选的机会”,自然不会抵触,问题也悄悄解决了。
四、核心启示:遇到“群体隐患”,记住于谦的2个“不犯傻”
1.不犯“硬压硬驱”的傻:别一看到“人多难管”,就想“镇压、驱逐、开除”,先想“他们有什么用?能给他们什么机会?”——于谦用降虏打仗,企业用老员工开拓市场,社区用青年做服务,都是“用其所长,给其好处”,比硬刚省10倍事;
2.不犯“让对方觉得‘被针对’”的傻:别让隐患群体觉得“你在整他们”,要让他们觉得“你在帮他们”——于谦让降虏觉得“被委以重任”,不是“被流放”;景区让商户觉得“被给升级机会”,不是“被赶走”,这样对方才会配合,隐患才会真解决。
【原文】于谦
永乐间,降虏多安置河间、东昌等处,生养蕃息,骄悍不驯。方也先入寇时,皆将乘机骚动,几至变乱。至是发兵征湖、贵及广东、西诸处寇盗,于肃愍奏遣其有名号者,厚与赏犒,随军征进。事平,遂奏留于彼。于是数十年积患,一旦潜消。
评:用郭钦徙戎之策而使戎不知,真大作用!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