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瑶:“遇强权别盲从”,用“讲实情+守底线”比“硬刚或妥协”更稳妥
蒋瑶(谥号恭靖)在正德年间担任扬州知府时,遇上正德皇帝南巡,随行的军队全要出动,需要的民工数量特别大。按当时的路线,宝应、高邮这一段要设六个驿站,一开始有人提议,把六个驿站需要的民工(每个驿站1万人)全从扬州集中调派,老百姓听到这消息都慌了,人心惶惶。
蒋瑶没这么干,他只给每个驿站安排2000人,让这些人轮流去迎接队伍。这么一算,比最初的计划减少了五分之四的民工,其他需要供应的物资也都按这个思路递减。最后,皇帝和军队需要的东西一样没缺,扬州的老百姓也没被折腾。
当时江彬(皇帝宠臣)和太监们仗着皇帝的势头,到处索要财物,蒋瑶压根不搭理他们。有一次皇帝去湖边看捕鱼,捕到一条大鱼,开玩笑说这鱼值500两银子。江彬在旁边煽风:“把这鱼的钱算给扬州太守(指蒋瑶)吧!”还催着蒋瑶赶紧交钱。
蒋瑶直接拿出夫人的首饰、耳环,还有家里的丝绸衣服,递给他们说:“我府里的公款一分没有,实在拿不出更多东西了。”皇帝看他这穷酸样,只当他是个“抠门的酸秀才”,没再跟他计较。
又有一次,有个太监拿出一张条子,要扬州供应胡椒、苏木(当时的名贵香料)还有各种奇珍异品,其实是故意拿“扬州没有这些东西”当由头,想趁机要贿赂。当时的巡抚劝蒋瑶找别的办法应付,蒋瑶却说:“古代都是按地方特产来进贡的,这些东西都产自偏远地方,现在非要让扬州出,我作为知府,实在办不到。”
巡抚急了,厉声让蒋瑶自己跟太监回话。蒋瑶就写了一张回条,在条子上详细注明:“某某物产产自某某地方。扬州只是中原的一个普通城市,没这些东西,没法按要求供应。”皇帝知道后,也没责怪他。
后来还有太监撺掇皇帝,从扬州选几百个宫女,跟着皇帝的队伍走。巡抚想从老百姓家里选,蒋瑶直接说:“要是非要选够数、合心意,那我只能把自己的女儿献上去。”皇帝知道蒋瑶这是故意顶回去,也明白他的态度没法改变,就下旨取消了选宫女的事。
不硬怼皇帝宠臣,却用“实诚摆困难、底线不妥协”护着百姓,这才是真本事!
要是蒋瑶一开始就硬扛“不派民工、不给钱”,肯定会被安上“抗旨”的罪名;可要是顺着江彬和太监的意思,扬州百姓就得被折腾得家破人亡。他的高明之处在于:面对“乱摊派”,用“轮流调人”的巧劲减负担;面对勒索,用“拿家当抵、说清物产”的实诚避贿赂;面对选宫女,用“献自己女儿”的极端方式堵口子——既没得罪皇帝,又守住了百姓的利益,把“两难局”走成了“护民局”。
蒋瑶的智慧,在于看透“强权面前,‘实诚摆困难’比‘硬刚’安全,‘守底线不妥协’比‘盲从’有用”:他不跟江彬、太监争对错,而是用“没公款、没特产”的实情让对方没法逼迫;不放弃对百姓的责任,用“减民工、拒选宫女”守住底线。很多时候,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职场里的过度摊派、生活中的强权施压),别只想着“要么妥协要么硬刚”,先讲清自己的实际困难,再守住核心底线,反而能更稳妥地解决问题。
【管理智慧】
一、处理夫役:不盲目凑数,用“错峰轮班”减负担——既保需求又不坑百姓
蒋瑶没按“一万人集中待命”的糊涂提议来,核心是算透了“夫役需求的本质——不是要‘人多’,是要‘按时接送’”。六个驿站的路程,要是把人全堆在扬州,不仅百姓要长途奔波,还会造成“人等活干”的浪费;而“每站两千人轮班”,刚好能衔接各段路程,既满足了军队的接送需求,又让百姓不用“全员待命、白耗时间”——这就像“公司要赶项目,不是让所有员工通宵加班,而是分小组轮班,既完成任务又不折腾人”,不被“表面需求”绑架,找“高效又省力”的路子。
当代案例1:企业应对临时项目需求,不搞“全员加班”,用“轮班+外包”稳进度
某电商公司要赶“618大促”项目,运营总监一开始想“让全部门30人连续加班10天”,员工们怨声载道,还有人说“再加班就辞职”。
项目经理学蒋瑶的思路,改了方案:
1.拆需求:把项目分成“页面设计、活动策划、数据监测”3个模块,每个模块需要10人;
2.错峰轮班:每个模块分2组,一组白天干活,一组晚上干活,每组每天只干8小时,避免通宵;
3.补缺口:实在缺2个设计岗,找外包公司合作,按“完成一个页面付一笔钱”,不用长期雇人。
最后项目按时完成,员工没加班到崩溃,外包成本也比“全员加班发加班费”低——要是当时硬搞“全员加班”,要么员工辞职,要么项目质量下降,反而更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