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案例:道路施工遇沿街商铺,用“临时钢板通道”保生意
某城市主干道要拓宽施工,碰到一排沿街小超市、小吃店,按原计划得拆了重建,店主们都急得跳脚——拆了不仅没收入,还得重新找门面。
施工方学范檟的思路,改了方案:在商铺门前搭起“临时钢板通道”,通道宽3米,刚好够行人、电动车通行;通道两侧装防护网,上面挂“店铺正常营业”的牌子;施工时尽量避开商铺营业时间,只在夜间作业。
结果施工没影响商铺生意,反而因为“施工期间照常营业”,附近居民更愿意来光顾;施工结束后,通道拆了,路面也拓宽了,店主们还送了锦旗。要是当时硬拆,店主们肯定会联合抗议,施工进度得拖半年,还得赔拆迁款——“找替代方案”比硬拆省心多了。
二、缺丁夫干活?借“闲置人力+返程顺路工”——不瞎招人也能凑齐人
当时各地都在抓壮丁准备给藩王随行服务,漕抚看着没人手,急得找范檟商量,范檟却满不在乎:“有您在,怕啥?”漕抚气得说:“你这是想甩锅给我!我一个老头,能有啥办法?”范檟才说:“不是甩锅,是有现成的人能用。”
他给了两个招:
1.用粮船水手:藩王的船一过境,粮船不敢进闸,水手们闲着没事干——给他们工钱,让他们来当夫役,他们肯定乐意,毕竟躺着也是躺着,能赚外快谁不乐意?只需要发张通知就行;
2.用凤阳返程夫役:凤阳派了几万夫役去徐州帮忙,活儿干完了肯定要从淮安路过——趁他们返程顺路,给点补贴让他们搭把手,没人会拒绝,人手一下就够了。
漕抚一听,立马佩服得不行——这哪是缺人,是没找对“闲置资源”!
核心逻辑:不搞“硬抓壮丁”,抓“闲置+顺路”的双赢人力
范檟没跟“缺人”死磕,而是想“谁现在闲着、谁刚好路过”——粮船水手闲置,需要工钱;返程夫役顺路,需要补贴;官府需要人力,刚好能满足双方需求,既没强迫,又省了招聘成本。
当代案例:物流园双十一缺人,借“港口闲水手+返程临时工”解燃眉
某物流园双十一期间爆单,缺200个分拣工,要是临时招聘,不仅要花中介费,还得培训,赶不上工期。
物流园经理学范檟的思路,找了两类人:
1.附近港口的闲水手:双十一期间货船进港少,水手们没事干,经理跟港口协商,按天给200元工钱,招了80个水手,他们上手快,分拣货物一点不费劲;
2.周边工厂的返程临时工:附近服装厂刚完成一批订单,100多个临时工要回老家,经理跟工厂合作,给他们每人补50元路费,让他们顺路来物流园干3天分拣,刚好凑够人手。
结果没花一分中介费,200个人手3天就到位,双十一订单准时发完。要是当时硬招聘,不仅赶不上,还得多花几万块——“借闲置人力”比硬招聪明多了。
三、王膳要花巨款?拿《大明会典》“砍价”——不硬扛也能省巨万
之前光禄寺(管皇室饮食的部门)发通知,让沿途郡县准备藩王的膳食,要求全是珍奇食材,每顿要花几千两银子。这对穷州僻县来说,根本扛不住。
范檟直接揣着《大明会典》(明代官方法规)找抚院(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争论:“《会典》里写得明明白白,藩王船经过的州县,只需要供鸡、鹅、柴炭,哪要这么多珍奇食材?而且光禄寺本来就负责皇室饮食,咱们这小地方,哪有能力备这些?”
抚院一看法规,立马同意,还把这事上报礼部。礼部重新上奏,最后定了规矩:藩王每顿膳食给20两银子,王妃10两,让地方按钱准备就行——不仅省了几万两银子,还断了那些想趁机虚报冒领的人的路子(按钱给,没法瞎报食材价)。
核心逻辑:不跟“不合理要求”硬扛,用“规则依据”合理降本
范檟没说“我们没钱,不准备”,而是拿《大明会典》当挡箭牌——你要的珍奇食材,法规里没要求;我们按法规来,你没理由反驳。既没违逆上意,又帮地方省了钱,还堵了作弊的漏洞。
当代案例:国企招待费超标,拿制度“砍价”,一年省几十万
某国企以前招待客户,动不动就去高档酒店,点名贵烟酒,一年招待费超200万,被审计查出问题。
新财务总监学范檟的思路,揣着《国企招待费管理办法》找领导:“办法里写了,招待客户人均标准不超过100元,优先用公司合作的平价餐厅,不能用名贵烟酒——咱们之前的标准,超了三倍还多,再这么下去,审计要问责的。”
领导一看制度,只能同意调整:招待改到合作的平价餐厅,人均控制在80元,用公司定制的平价酒水。结果一年下来,招待费降到80万,省了120万,客户也没觉得被怠慢——按制度来,既合规又省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