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被抓包时别硬杠,主动认账反而能少栽跟头
魏知古原本是小吏出身,靠姚崇推荐才一步步升职,后来两人地位相当了,姚崇却有点看不起他。没多久,魏知古被任命为吏部尚书,负责主持东部地区的官员选拔。
姚崇的两个儿子正好都在洛阳任职,赶上魏知古到洛阳,他们仗着父亲对魏知古有恩,频繁找魏知古走后门、托关系(想谋个好职位)。魏知古回到京城后,把这事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皇帝。
皇帝召见姚崇,装作随意的样子问:“你儿子本事怎么样啊?现在都当什么官了?在哪儿任职呢?”姚崇一下子就猜到皇帝的心思(肯定是知道儿子托关系的事了),就趁机回奏:“我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在东都洛阳任职。他们为人比较浮躁,没什么大本事,平时还总爱仗着我的面子瞎琢磨事。这次魏知古去洛阳,他们肯定没少找人家托关系、求照顾,这事儿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管教他们呢。”
不狡辩、不护短,主动认错反而稳住局面,姚崇的情商太绝了!
换作别人,被皇帝问到儿子的事,大概率会先辩解“我儿子没干过”,或者打马虎眼糊弄过去,反而容易让皇帝更反感。但姚崇一眼看穿皇帝“已经知道真相”,干脆主动承认儿子的问题,还点出“儿子仗势托关系”的事实——既显得自己坦诚不护短,又没直接指责魏知古“打小报告”,给双方都留了余地,一下就化解了可能的危机。
姚崇的智慧,在于“看透局势、不做无谓挣扎”。他知道,皇帝既然主动问起,肯定已经掌握了证据,这时候狡辩只会火上浇油;不如主动承认问题,展现自己的清醒和担当,反而能让皇帝觉得“他懂分寸、不糊涂”。
生活里要是犯了错被人发现(比如工作失误被领导指出来、不小心得罪人被点破),别先急着找借口;职场上要是下属或家人仗着自己的关系搞事被知道,别护短。先坦然承认“问题确实存在”,再表态“会解决、会管教”,反而更容易获得谅解,不至于让小事闹大。
【管理智慧】
一、姚崇的“轻视埋雷”:别觉得“我提拔的人就该听我的”,下属翻身就可能反杀
姚崇栽的第一个坑,就是“看不起自己提拔的人”。他觉得魏知古是“自己带出来的小弟”,就算平级了也该低自己一头,却忘了“人会成长,位置变了,心态也会变”——魏知古掌管选拔大权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姚崇提携的小吏了,他要维护自己的“职场权威”,自然容不得姚崇儿子来“搞特殊”。
这放现在职场太常见了:有人提拔了下属,等下属升职后,还总摆“老领导”架子,抢下属功劳、插手下属业务,最后被下属“反杀”——可能是下属在高层面前揭穿他的问题,也可能是下属用规则反击他的“特殊要求”,说到底,都是“轻视下属”埋下的雷。
当代案例1:张总监轻视提拔的下属,被“规则反杀”丢面子
公司的张总监,两年前提拔了下属小李做业务主管。后来小李能力突出,升成了业务总监,跟张总监平级。可张总监总放不下“老领导”架子:
- 小李负责的项目,张总监总跑去指手画脚,还在高管会上说“这个项目思路是我当年教小李的”;
- 张总监的侄子想进小李的团队,没走正常面试,张总监直接给小李发消息:“我侄子刚毕业,你给个名额,流程走个形式就行。”
小李没硬刚,却按“公司规则”来:先让张总监的侄子正常面试,结果侄子没通过初试;然后在季度高管会上汇报“团队招聘情况”时,顺便提了句“最近有同事反映‘内部推荐不按流程’,比如有人直接要求‘走形式’,我已按规定重新审核,确保所有招聘公平,避免影响团队士气”。
CEO当场就问张总监:“有这回事?”张总监脸都红了,只能说“是我没考虑周全”。后来张总监不仅没帮成侄子,还被其他高管说“搞特殊,不尊重规则”——这跟姚崇轻视魏知古一样:觉得“提拔的人该听我的”,却忘了下属现在有自己的权责,会用规则维护自己,最后只能自己丢面子。
二、姚崇儿子的“走后门坑爹”:亲属搞特殊,只会给长辈的职场埋炸弹
姚崇栽的第二个坑,是“没管好家里人”。他的两个儿子觉得“爹是大领导,托关系没问题”,却不知道“职场里的‘特殊’最容易被抓把柄”——魏知古本来就对姚崇有意见,这俩儿子送上门的“小辫子”,他自然不会放过。
现在职场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坑爹/坑妈”操作:比如领导的子女在公司里“不打卡、不干活还拿高工资”,或者领导的亲属找同事托关系走后门,最后要么被举报,要么引发团队不满,连领导的威信都受影响——亲属的“特殊待遇”,从来不是“福利”,是埋在长辈职场路上的“定时炸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