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甫:跟人打交道,既要认对“同类”,也要守住“分寸”
辛弃疾流落在江南时,身上的豪侠气概还没消减。有一天,陈同甫来拜访他,附近有座小桥,陈同甫拉着马想跳过去,结果马三次后退不肯跳。陈同甫火了,直接拔剑砍了马头(边批:太豪横了),然后自己步行走。
辛弃疾正好靠在楼上看到这一幕,特别惊讶,立刻派人去打听这人是谁,结果陈同甫已经到家门口了,两人就此结为好友。
十多年后,辛弃疾在淮河一带当统帅,陈同甫却还是漂泊不定、穷得叮当响。他到辛弃疾的官署去拜访,两人一起聊天下大事。辛弃疾喝得兴起,就说起南北对峙的利害:“南方能吞并北方的条件是这些,北方能吞并南方的条件是那些,而且钱塘(杭州)根本不适合当帝王都城——只要把牛头山挖断,城里就没了援兵;要是把西湖的水放出来,全城人都得变成鱼鳖!”
喝完酒,陈同甫就在辛弃疾的书房里过夜。他半夜琢磨:辛弃疾平时稳重话少,这次是喝多了说漏嘴,要是他醒了反应过来,肯定会杀我灭口!于是半夜偷偷牵走辛弃疾的骏马跑了(边批:能斩马的人,肯定也敢盗马)。辛弃疾醒来发现后,特别吃惊。
后来陈同甫写信给辛弃疾,隐约提到了当年“酒后失言”的事,顺便借十万缗钱(古代货币单位)周转。辛弃疾就按他要的数目,把钱给了他。
从“斩马识友”到“盗马避险”,陈同甫的“豪”和“醒”都绝了!
陈同甫的“豪”在一开始就藏不住——马不肯跳就斩马,一点不拖泥带水,这股劲正好跟辛弃疾的豪侠气对味,才能一见如故。而他的“醒”更关键:没被老友的酒意和交情冲昏头,能立刻想到“帝王都城的软肋不能乱讲”,甚至预判到辛弃疾可能“灭口”,果断盗马跑路,既保住了命,后来还能借着这事顺利借钱,把“危机”悄悄转成了“转机”。
辛弃疾和陈同甫的交情,始于“同类相吸”——两人都有豪侠气,才能一见定交;但陈同甫没因为这份交情放松警惕,反而能看清“酒后失言的风险”,这才没栽跟头。
生活里交朋友,要找“脾气、三观合得来”的人,这样相处才舒服;但就算关系再好,也别随便说“不该说的话”(比如别人的隐私、敏感的话题),更要能分清“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会惹麻烦”。职场上跟同事、领导喝酒聊天,更要管好嘴,别因为“喝嗨了”就说漏工作上的机密或不该评说的事,不然可能吃大亏。
【管理智慧】
一、陈同甫的“硬核社交术”:敢对自己狠,才有人敢跟你深交
陈同甫斩马头这波操作,看着冲动,其实是“用硬核实力刷存在感”——马不肯走,普通人可能绕路、哄马,他直接斩马,不是疯,是用“不拖泥带水、敢下狠手”的态度,告诉辛弃疾“我这人做事靠谱,不磨叽”。这种“对自己/对问题狠”的人,往往能赢得真朋友,因为别人知道“跟他合作,他不会掉链子”。
放现在,这就是“硬核做事吸人脉”:比如创业时遇到死胡同,别人还在犹豫,你果断止损、换赛道;职场中遇到难搞的项目,别人都推,你主动接下还做成了——这种“敢扛事、敢下狠手”的劲儿,比说一百句“我很靠谱”都管用,能让别人真心想跟你深交。
当代案例1:职场“斩马式扛事”,狠劲赢领导信任
小郑在广告公司做客户执行,有次负责的大客户突然说“方案要改,明天就要”,而原方案是团队熬了一周做的,同事们都抱怨“太急了,没法改”。
小郑没说废话,当场把方案拆成“核心卖点、视觉设计、执行细节”三部分,自己盯核心卖点,让同事分工改另外两部分,自己熬了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准时把新方案交给客户。客户满意了,领导也注意到小郑:“这小伙子敢扛事,不磨叽,以后重点项目都交给你。”
后来小郑升了主管,领导说:“我看重他,是因为他遇到问题不躲,像陈同甫斩马似的,敢下狠手解决——这种人能担事。”
二、陈同甫的“风险嗅觉术”:酒后漏嘴不可怕,没察觉危险才可怕
陈同甫半夜盗马跑路,不是“怂”,是“太敏锐”——他看透了“辛弃疾酒后失言,醒后必后悔”的逻辑:辛弃疾平时话少,说明他谨慎,一旦发现自己说漏了军政机密(相当于现在公司的核心战略、行业机密),肯定会担心陈同甫泄露,甚至可能用极端方式“封口”。陈同甫提前跑路,是“先保安全,再谈后续”。
放现在,这就是“风险嗅觉天花板”:比如职场中有人酒后说“公司要裁某部门”,你得想到“这话要是传出去,说的人会被穿小鞋,我听了也可能被牵连”;商业中对手酒后说“我们要打价格战”,你得想到“他醒了可能会否认,还会提前动手”——提前察觉风险,才能避免被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