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宗于是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任命书到魏州时,田兴感动得流泪,士兵们都很兴奋。李绛又建议:“魏博五十多年没受朝廷管辖,现在一下子把六州之地归顺,等于挖了河朔藩镇的心脏,端了叛乱的老巢。要是没有超出他们预期的重赏,没法安抚士兵,也没法让其他藩镇羡慕。请从内库拿出一百五十万缗钱赏赐他们。”
身边的宦官觉得钱太多,李绛说:“田兴不贪占土地的好处,不顾及其他藩镇的威胁,归顺朝廷。陛下怎么能舍不得小钱,耽误大事,不用这钱收服一道的人心呢?就算朝廷派十五万士兵去打六州,一年才能打下来,花费难道会只值一百五十万缗吗?”
宪宗高兴地说:“我平时省吃俭用,存钱就是为了平定四方,不然把钱存在府库里有什么用!”立刻派知制诰裴度去魏博安抚,用一百五十万缗赏赐士兵,免除六州百姓一年的赋税。士兵们拿到赏赐,欢呼声响成一片。
成德、兖郓等藩镇的使者看到这情景,你看我我看你,脸色都变了,感叹道:“顽固抵抗到底有什么用啊!”
冯梦龙点评:李泌和李绛的核心智慧——“料将不料兵”
李泌曾说:“擅长预判敌人的人,会预判将领的心思,而不是只看兵力多少。”李泌搞定陕州,李绛预判魏博,用的都是“料将”的方法:
- 李泌算准达奚抱晖“想要旌节、怕朝廷来硬的”,又知道士兵“缺粮食、盼赈灾”,所以用“给希望、不追责”的方式,没费一兵一卒就让叛乱平息;
- 李绛看透魏博“将领分权、幼主无能”,知道蒋士则乱改将领肯定引发不满,田兴掌权后必然需要朝廷认可,所以建议“按兵不动、重赏拉拢”,不打仗就收服六州。
而李泌敢说“单骑入陕”的大话,是因为他有真本事——知道怎么拿捏人心;李绛能预判魏博归降,是因为他摸透了藩镇的权力逻辑。不像有些人大话空话,他们的“敢说”是建立在“算得准”的基础上。
不管是李泌对付达奚抱晖,还是李绛收服田兴,都没靠“兵力压制”,而是靠“看透关键人的需求”:达奚抱晖要的是“合法性(旌节)”,田兴要的是“朝廷认可”,士兵要的是“实惠(粮食、赏赐)”。抓住这些需求,就能用最小的代价解决大问题。
生活里搞定难办的事(比如谈合作、化解矛盾),别只想着“我有多少资源、能逼对方让步”,先琢磨“对方最想要什么、最怕什么”;职场上跟难搞的同事或客户打交道,也别只拼“能力”,多观察“对方的核心诉求”。摸透关键人的心思,才能“不费吹灰之力”把事办成。
【管理智慧】
一、李泌的“柔性稳局术”:不硬刚,抓“核心需求”破局
李泌能单骑平乱,不是靠“匹夫之勇”,是摸透了两边的“核心需求”:
- 士兵要“粮”:陕州闹饥荒,士兵最关心能不能吃饱,李泌说“来运粮”,先稳住士兵的心;
- 达奚抱晖要“名”:他杀主夺权,怕朝廷追责,更想要“正式任命书”证明自己“合法”,李泌说“立功就给旌节”,先卸了他的防备。
这种“不碰矛盾焦点,先满足核心需求”的操作,比派大兵硬刚管用——就像现在遇到“员工闹情绪要加薪”,别先怼“你凭啥”,先了解“是不是生活压力大”,再谈“怎么通过业绩涨薪”,矛盾反而容易化解。
当代案例:企业“刺头高管作乱”,新负责人靠“满足需求”和平解决
某连锁餐饮品牌的区域经理老吴,因为总部没给“区域扩张权”,故意让手下门店拖延上新,还散布“总部要裁区域”的谣言。总部想派“强硬派”高管去镇压,HR总监却推荐了老周,让他“一个人去搞定”。
老周没带任何人,先去区域门店跟员工吃饭,说:“总部知道大家最近加班多,下个月开始给门店加20%绩效奖,还会调新鲜食材过来,保证大家不用再用冻货。”士兵(员工)的“粮”(钱、食材)问题解决了,没人再跟着老吴闹。
然后老周找老吴,没提他“拖上新”的事,反而说:“总部计划在你这区域再开3家店,想让你牵头,开成了就升你为‘大区经理’,管两个区域。”老吴要的“名”(权力、晋升)满足了,立马不闹了,还主动加班制定扩张计划——最后区域不仅没乱,还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这跟李泌“运粮+许旌节”的逻辑一模一样:抓核心需求,不硬刚,矛盾自然解。
二、李绛的“预判收编术”:不派兵,等“内部矛盾”爆发
李绛能不动兵收魏博,核心是看透了藩镇的“内部死穴”:田怀谏是小孩管不了事,蒋士则乱换将领,将领们“待遇不均”——就像一群人分蛋糕,有人分得多有人分得少,早晚要打架。李绛没派兵,只等“他们自己打起来”,再给“归顺的人”远超预期的好处,自然能收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