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对“敌人”别抱幻想,听劝要听“懂行的人”
唐德宗时,吐蕃首领尚结赞请求议和,却特意要求让浑瑊当会盟使者,还假意说:“浑瑊大人诚信宽厚,在我们异族这边都有名声,必须让他主持盟会才放心。”
浑瑊从长安出发前,李晟反复告诫他:“盟会现场的防备绝对不能松懈,吐蕃人没那么老实!” 可张延赏却在德宗面前打小报告:“李晟根本不想让和谈成功,所以才让浑瑊搞严防死守。咱们先表现出怀疑他们的样子,他们也会怀疑咱们,盟会怎么能成呢!”
德宗被说动,召见浑瑊,特意叮嘱:“要拿出真心对待吐蕃,别瞎猜疑。” 没多久,浑瑊上奏:“吐蕃确定在辛未那天举行盟会。” 张延赏立刻召集百官,把浑瑊的奏表给大家看,一副 “和谈稳了” 的样子。
李晟私下里哭着说:“我在西边边境长大,太了解吐蕃人的底细了!我之前反复上奏提醒,只是不想朝廷被这群蛮夷欺负,丢尽脸面啊!”
到了会盟那天,吐蕃早就在盟坛西边埋伏了几万精锐骑兵,浑瑊等人完全没察觉,还走进帐幕里换礼服。突然吐蕃人敲了三声鼓,伏兵一下子全冲了出来,大喊着杀向唐军。
浑瑊从帐幕里冲出来,侥幸找到一匹别人的马骑上逃走。唐军将士只能往东逃跑,吐蕃人趁机派兵追击,要么杀死要么活捉,唐军惨败。
而同一天,德宗还在跟宰相们说:“今天和吐蕃议和,停止战争,这是国家的福气啊!” 马燧附和:“对啊对啊。” 柳浑却泼冷水:“吐蕃人就像豺狼,不是靠盟誓能拉拢的,今天这事儿,我心里特别担心!” 李晟也跟着说:“确实像柳浑说的那样!”
德宗当场变了脸色,怒斥:“柳浑你就是个书生,不懂边境事务,怎么连大臣也说这种话!” 李晟和柳浑只好趴在地上磕头认错,朝廷也草草散朝。
当天傍晚,吐蕃劫盟的消息传到长安,德宗吓得大惊失色。第二天他对柳浑说:“你一个书生,居然能把敌人的心思预判得这么准!”
(幕后黑手:尚结赞的 “离间计”,把唐朝三员大将耍得团团转)
其实一开始,尚结赞就恨透了李晟、马燧、浑瑊这三个人,还说:“只要除掉这三个人,唐朝就好对付了!”
于是他先故意离间李晟,让德宗不信任他;又借着马燧想促成和谈的心思,主动求和,打算在盟会上活捉浑瑊,再把责任推给马燧,让两人一起获罪;最后还想趁机派兵直攻长安,只是因为没抓到浑瑊,才没敢行动。
后来尚结赞又把马燧侄子马合廾放了回去,还假惺惺地说:“之前河曲之战时,春天的草还没长出来,我们的马都快饿死了。要是马大人当时渡过河来进攻,我们早就完了。多亏马大人答应议和,我们特意放了马合廾来报答您。”
德宗听到这话,果然怀疑马燧私通吐蕃,直接夺了他的兵权。尚结赞这心思,在吐蕃人里也算是少见的狡诈了。
冯梦龙点评:李晟的清醒败给 “和谈幻想”,德宗的昏聩坑惨唐军
李晟早就摸透吐蕃 “表面议和、实则算计” 的套路,可德宗被 “息兵” 的幻想冲昏头,还听信张延赏的谗言,反过来让浑瑊放松防备 —— 等于亲手把唐军送进吐蕃的包围圈。
而尚结赞的算计有多毒?不仅要借盟会除掉浑瑊,还要离间李晟、搞垮马燧,一下把唐朝最能打的三员大将都盯上,一步一步瓦解唐朝的边防力量。要是德宗能多信李晟一分,也不至于落得 “盟会变劫杀” 的惨败。
李晟的教训太扎心了:面对有前科的 “对手”(吐蕃多次背盟),不能因为想省事就放松警惕;而德宗的问题在于,不听 “懂边境、知敌情” 的李晟,反而信了只会 “唱和平高调” 的张延赏,最后吃了大亏。
放到现在也一样:跟“不守规矩” 的合作方打交道,别轻易信 “口头承诺”,该有的防备不能少;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比如职场上的新领域、生活里的风险决策),别听 “只会说好听话的人”,要多听 “有经验、懂行的人” 的建议。
毕竟,“幻想和平” 换不来真安全,“盲目信任” 只会让自己掉坑里。
【管理智慧】
一、尚结赞的“忽悠套路”:捧杀+埋伏,把“老实人”浑瑊当棋子
尚结赞指定浑瑊当会盟代表,不是真觉得他“诚信”,是摸透了浑瑊的“老实”——浑瑊打仗厉害,但防人之心没那么重;更重要的是,抓了浑瑊,既能打唐朝的脸,又能离间德宗对将领的信任。这就像现在商业里,竞品A想坑竞品B,故意夸B的负责人“特别靠谱,我们只愿意跟他谈合作”,等B的负责人放松警惕,带着核心数据去谈,A突然翻脸,抢走数据还挖走客户——表面捧你,实则把你当“待宰的棋子”。
当代案例1:商业“捧杀式坑对手”:假意夸对手负责人,趁机抢核心资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