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开了家软件公司,竞品C公司的老板老吴,一直想抢老周的大客户王总。老吴故意放出话:“我最佩服周总,做事踏实,我们要是合作,只跟周总谈。”老周信以为真,觉得“老吴是真心想合作”,带着团队精心做的方案去谈,还把王总的需求细节全说了。
结果谈完没几天,老吴就偷偷联系王总,把老周的方案改了改,用更低的价格抢走了王总;还到处说“老周的方案漏洞多,还是我们的靠谱”。老周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老吴的“捧杀”坑了——跟尚结赞捧浑瑊一样,表面夸你,实则盯着你的核心资源,等你放松警惕就下手。
当代案例2:职场“捧杀式甩锅”:夸同事“能力强”,让他背锅
小郑在项目组里能力强,同事小李想甩锅,就总在领导面前夸:“郑哥能力太厉害了,这个难搞的客户,只有他能搞定!”领导信了,把最难的客户交给小郑,小李却偷偷跟客户说“小郑特别忙,有问题可以先找我”,然后故意给客户传递错误信息,导致项目出问题。
最后领导问责,小李还说:“我早就提醒过郑哥要注意细节,可惜他没听。”小郑百口莫辩,差点被降职——这就是尚结赞的“捧杀逻辑”:把你推到“显眼位置”,再暗中给你挖坑,让你不知不觉背锅。
二、张延赏的“猪队友操作”:不懂装懂瞎指挥,坑惨自己人
张延赏最大的问题,是“没去过边境,却敢对边防指手画脚”——他不懂吐蕃的“豺狼本性”,觉得“只要真心就能换真心”,还反过来质疑懂行的李晟,最后导致浑瑊放松警惕,唐军惨败。这就像现在职场里,没做过业务的总部领导,瞎指挥一线销售“别跟客户谈价格,要谈感情”,结果销售不敢提报价,客户觉得“没诚意”,订单全黄了;或者商业里,没懂技术的老板,非要指挥技术团队“不用做测试,赶紧上线”,结果产品bug一堆,用户全跑了。
当代案例1:职场“外行领导瞎指挥”:没做过业务,却教销售怎么谈客户
某快消公司的市场总监老王,没做过一天销售,却天天给销售团队开会:“你们跟客户谈,别总提销量,要跟客户做朋友,谈感情!”销售小吴提醒:“客户最关心的是进货价和返利,不谈这些,客户不会合作的。”老王却骂:“你懂啥?感情到位了,订单自然来!”
结果小吴按老王说的,跟客户聊了半天“兴趣爱好”,没提进货政策,客户觉得“小吴不专业”,转头跟竞品合作了。月底销售业绩没达标,老王还怪小吴“不会跟客户处感情”——这跟张延赏质疑李晟一样,外行不懂装懂,还打压懂行的人,最后坑惨团队。
当代案例2:商业“外行老板瞎指挥”:不懂技术,却催着上线产品
某初创公司的老板老吴,不懂技术,却催着技术团队“两周内把APP上线,先抢市场再说”。技术总监小李提醒:“至少要测试一周,不然会有很多bug,用户体验差。”老吴却急了:“测试啥?先上线,有问题再改!”
APP上线后,用户反馈“闪退、支付不了”,下载量掉了80%,还被投诉到市场监管局。老吴这才后悔,赶紧让团队下架整改,但用户已经跑光了——这就是张延赏的“猪队友逻辑”:只看表面目标(和谈成功/快速上线),不顾实际风险(吐蕃埋伏/产品bug),最后把好事搞砸。
三、李晟的“老炮清醒”:懂行才敢预警,可惜“忠言逆耳”
李晟为啥能预判吐蕃会劫盟?因为他“生长西陲,备谙虏情”——常年跟吐蕃打交道,知道他们“说一套做一套”,盟誓在他们眼里就是“废纸”。这种“懂行的预警”,就像现在公司里的“老销售”提醒新人“这个客户喜欢压价,要提前准备好备选方案”,或者“老程序员”提醒同事“这个代码逻辑有漏洞,要加个防护”——可惜很多时候,懂行的人说话没人听,反而被当成“瞎操心”。
当代案例1:职场“老销售预警被无视”:提醒客户有坑,新人不听亏大了
公司老销售老杨,提醒新人小吴:“跟客户王总谈,一定要把付款周期写进合同,他最爱拖款。”小吴觉得“老杨太较真,王总看着挺爽快的”,没写付款周期就签了合同。
结果货送过去,王总拖了3个月都不付款,小吴催了好几次,王总还说“合同里没写,我想啥时候付就啥时候付”。小吴没办法,只能自己垫钱给公司,差点丢了工作——这跟李晟提醒浑瑊一样,懂行的人早就踩过坑,提醒你避坑,你却不听,最后只能自己吃亏。
当代案例2:商业“老技术预警被无视”:提醒产品有风险,老板不听翻车
某电商公司的老技术老张,提醒老板:“双十一前要扩容服务器,不然会崩。”老板觉得“去年没扩容也没事,今年不用花这钱”,没听老张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