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放现在就是“看合作方/下属,别只看能力,还要看‘野心边界’”:比如公司跟“实力强但私心重”的合作方合作,他赚了钱就想抢你的客户;提拔“能力强但不服管”的下属,他做出业绩就想抢你的权力——能力是“做事的本事”,野心边界是“做人的底线”,两者都得看。
当代案例1:商业“看野心边界选合作方”:合作方“私心重”,提前防备没吃亏
老吴开了家服装厂,之前有两个面料供应商:
- 供应商A:实力强、供货稳,但老板总爱“打听客户”——每次送货都问“你们最近给哪个品牌做衣服”“订单量多少”;
- 供应商B:实力稍弱,但老板只管“供货”,从不多问。
老吴没选A,反而跟B长期合作。后来果然听说,A偷偷把老吴的客户信息卖给了竞品,还抢了两个大客户——老吴说:“我早觉得A野心太大,不只想做供应商,还想抢客户,跟刘惔防桓温一样,提前避开就不会吃亏。”
当代案例2:职场“看野心边界提下属”:下属“不服管”,没提拔反而对了
部门经理老杨,去年有两个下属能升主管:
- 下属小孙:能力强,做项目总能成,但总爱“绕过老杨直接跟总监汇报”,还私下说“老杨的思路太保守”;
- 下属小周:能力稍弱,但做事踏实,每次都跟老杨商量后再动手,还会帮同事补位。
老杨没升小孙,反而升了小周。后来小孙觉得“没被重视”,跳槽去了竞品公司,还想拉老杨的团队成员——老杨说:“我早看出来小孙不服管,升了他肯定会夺权,跟刘惔不让桓温居要职一样,没提拔反而避了坑。”
三、朝廷的“短视坑”:只盯“能不能赢”,忘了“赢了之后咋办”
司马昱和朝廷的人,一开始只担心“桓温能不能打赢蜀地”,没琢磨“打赢了之后,桓温权力太大咋办”——就像现在公司只盯着“短期业绩能不能完成”,没防“高管为了业绩搞违规,最后捅大篓子”;只盯着“合作方能不能帮自己赚钱”,没防“对方赚了钱就反咬一口”。
短期目标再重要,也得想“长期风险”,不然赢了眼前,输了长远。
当代案例:公司“盯短期业绩忘防风险”:高管违规冲业绩,最后公司被罚
某电商公司去年定了“季度GMV涨50%”的目标,高管小李为了完成,偷偷搞“虚假宣传”——比如把“普通棉服”说成“羽绒服”,把“临期食品”说成“新鲜到货”。
公司一开始没管,只觉得“小李能冲业绩,是好样的”。结果后来被客户投诉到市场监管局,公司不仅被罚款200万,还丢了不少老客户,GMV反而跌了30%——这跟朝廷只盯桓温伐蜀成败一样,只看短期目标,没防长期风险,最后反而踩大坑。
四、核心启示:想做“刘惔式看人高手”,记住2个“不只看”
不管是商业合作、职场提拔,还是生活交友,刘惔的故事都在说:看人别只看“表面”,要往深了看“行事风格”和“野心边界”。
1.不只看“能不能做”,更看“他会不会做没把握的事”
像刘惔看桓温“不赚不赌”,老周看老张“调研透了才动手”——一个人“敢不敢做”藏着冲动,“做不做没把握的事”藏着靠谱度,后者更重要。
2.不只看“能力强不强”,更看“他有没有‘越界心’”
像刘惔看桓温“有不臣之志”,老吴看供应商A“想抢客户”——能力是“做事的资本”,越界心是“闯祸的根源”,没防住后者,能力越强越危险。
简单说,刘惔的厉害不是“会算命”,是“会读人”——他没盯着“桓温带多少兵、蜀道有多险”,而是盯着“桓温的行事逻辑和野心”,所以能预判得丝毫不差。现在我们看人,也别只盯表面的“资源、能力”,往深了看“他是啥样的人”,才能少踩坑、少犯错。
【原文】刘惔
汉主李势骄淫,不恤国事。桓温帅师伐之,拜表即行。朝廷以蜀道险远,温众少而深入,皆以为忧,唯刘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惔曰:“以博知之:温,善博者也,不必得,则不为。但恐克蜀之后,专制朝廷耳!”
按: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志,谓会稽王昱曰:“温不可使居形势之地。”昱不从。及温既克蜀,昱惮其威名,乃引殷浩以抗之,由是浸成疑贰。至浩北伐无功,而温遂不可制矣。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