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鞅最厉害的预判,是看透“栾黡的怨会传到栾盈身上”——栾黡作恶时,有他爹的恩德挡着,老百姓不会立马发作;但等栾盈接手,爷爷的恩德没了,栾黡当年欺负人、得罪人的账,就会一笔笔算到栾盈头上。这就像现在的“坑爹二代”:爹辛苦攒下的公司,儿子瞎投资、得罪客户,等孙子接手时,不仅没了老客户,还背着一堆债务,最后只能破产。
“好口碑”是慢慢攒的,“坏名声”也是慢慢积的,二代造的孽,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像滚雪球一样,留给下一代。
当代案例1:家电厂“二代瞎折腾,三代接烂摊子还账”
老林开了家家电厂,靠“质量好、售后快”攒了不少客户,年销售额能到5000万。后来老林把厂子交给儿子小林,小林觉得“老一套不赚钱”,开始搞“偷工减料降成本”:空调压缩机用次品,售后也外包给小公司,客户投诉越来越多,老林当年的老客户走了一半。
小林撑了五年,把厂子交给儿子小小林时,不仅没了老客户,还欠了供应商300万货款,生产线也因为长期不维护经常出故障。小小林想救厂子,可客户不信任,银行也不给贷款,最后只能把厂子卖了还账——这就是栾盈的“还账命”:二代造的烂账,三代就算想努力,也没机会了。
当代案例2:网红店“二代砸招牌,三代想救也没用”
“李记包子铺”是老李开的,靠“皮薄馅大、现包现卖”成了网红店,每天都排队。老李退休后,儿子小李接手,觉得“排队太累,不如提前包好冻着卖”,还把肉馅换成了便宜的冻肉,包子味道差了一大截。
顾客提意见,小李还怼“爱吃不吃”,慢慢的,排队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能靠打折吸引顾客。小李把店交给儿子小小李时,包子铺已经没了“网红光环”,还因为“用冻肉”被投诉过,卫生部门也常来检查。小小李想恢复“现包现卖”,可顾客早就习惯了“不好吃”的印象,没人来,最后只能关店——这就是“怨债传承”:二代砸了招牌,三代就算想改,也没了信任基础。
三、士鞅的“家族兴衰密码”:不是看当下多风光,是看“口碑的加减分”
士鞅预言栾氏灭亡,不是看栾家当时多有钱、多有权,而是看“口碑的动态变化”:
- 栾书:做加法(积德),给家族攒“信用分”;
- 栾黡:做减法(作恶),但前期有“信用分”可扣,还没扣完;
- 栾盈:没加法可做(没恩德),还得接着扣栾黡的“负分”,最后扣到归零,家族就垮了。
这放现在,不管是家族企业、职场个人,还是网红品牌,“口碑信用分”都是核心——你能加分,就能走得远;只扣分不加分,就算暂时风光,迟早会垮。
当代案例:奶茶品牌“靠加分活十年,靠扣分垮半年”
“甜小铺”奶茶店,创始人张姐一开始坚持“用鲜奶、不添加”,还经常搞“买一送一”回馈老客户,慢慢攒了“健康靠谱”的口碑,十年开了20家分店。后来张姐把品牌交给侄子小张,小张为了降成本,偷偷把鲜奶换成了奶精,还取消了“买一送一”,老客户喝出味道不对,纷纷吐槽。
小张不仅不改,还说“奶精也没毒”,结果半年内,投诉越来越多,20家分店关了15家,最后只剩两家勉强维持——这就是“口碑加减分”的威力:张姐十年加的分,小张半年就扣完了,品牌自然垮了。
四、核心启示:想避开“栾氏三代魔咒”,记住2个“口碑动作”
不管是经营家族企业、职场发展,还是做品牌,士鞅的故事都在提醒我们:别靠前辈的口碑混日子,也别给后辈留烂账。
1.自己攒“口碑分”,别啃前辈的“老本”
像栾黡那样只靠爹的恩德,迟早会把老本啃光;职场里别总说“我师父是谁、我领导是谁”,要靠自己的能力和靠谱攒口碑;家族企业里,二代要比一代更用心维护客户,才能加分,不是扣分。
2.别给后辈留“怨债”,多留“资源”
栾黡给栾盈留的是“怨”,最后栾盈还不起;职场里别为了自己方便,给接手的同事留“烂摊子”(比如没整理的资料、没对接的客户);家族企业里,二代要多积累优质客户、维护好供应链,给三代留“加分项”,不是“减分项”。
简单说,士鞅的智慧就是“看透了口碑的传承规律”——前辈的好会淡,后辈的坏会显,只有自己靠谱、不造孽,才能避开“三代而亡”的魔咒。
【原文】士鞅
晋士鞅奔秦。秦伯问于士鞅曰:“晋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栾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对曰:“然。栾黡汰侈已甚!犹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曰:“何故?”对曰:“武子栾书,黡之父,盈之祖。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栾黡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没矣,而黡之怨实章,将于是乎在!”秦伯以为知言。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