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听建议别嫌普通,要看对不对自己的情况;待人处事别一刀切,得因地制宜
班超在西域待了几十年,后来上奏朝廷,希望能活着回到玉门关内。朝廷同意了,召班超回京,派戊己校尉任尚接替他的职位。
任尚见了班超,赶紧请教:“君侯您在西域待了三十多年,经验太丰富了!我这才疏学浅的人接您的班,担子重又没头绪,您可得给我指点指点啊!”
班超直言:“西域这边的官兵,本来就不是啥听话的‘乖孩子’,大多是因为犯了错被发配来守边疆的;而当地的少数民族,心思就像鸟兽一样,难安抚还容易闹翻脸。现在看您性格太严厉急躁,可‘水太清澈就养不住鱼’,治理太较真反而没法和下属、当地人搞好关系。您以后得学着放宽点,别揪着小错不放,只要把大方向、大规矩把住就行。”
班超走了之后,任尚私下跟亲信吐槽:“我还以为班超能给啥高明的奇招呢,结果说的全是些平平无奇的话,白期待了!”
任尚在西域待了没几年,西域各国果然纷纷反叛,完全应验了班超当初的警告 —— 他就是因为没听班超 “宽小过、抓大纲” 的建议,用严厉手段硬管,才把关系搞僵,最后控不住局面。
班超的 “平平建议”,才是真?对症下药;任尚嫌普通,是没懂 “因地制宜”
别人都盼着 “奇策妙招”,班超却只给 “放宽管理” 的建议,不是他没本事,而是他太懂西域的实际情况:官兵是 “戴罪之人”,不能用硬规矩逼;少数民族是 “难安抚群体”,不能用急脾气怼。这建议看着普通,却是最贴合当地的 “保命招”。
而任尚的问题,在于 “眼高手低”—— 觉得 “厉害建议就得复杂”,没明白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他用自己习惯的 “严厉一套” 硬套在西域,等于 “用错了钥匙开错了锁”,最后锁坏了、门也炸了。
班超和任尚的故事,本质是 “经验型务实建议” 和 “理想化认知” 的碰撞。放到现在也一样:
生活里听人劝,别觉得 “没新意的建议就没用”(比如长辈说 “少熬夜、多沟通”),这些看似普通的话,往往是针对你的问题 “量身定做” 的;
职场上管团队、做项目,别用 “一套方法走天下”—— 对 “新人团队” 要多指导少苛责,对 “资深团队” 要抓大纲放细节;跟 “直爽客户” 沟通可以直接点,跟 “敏感客户” 就得多耐心。
就像班超说的 “水清无鱼”,太较真、太一刀切,只会把身边的人或合作方推远。记住:“有用的建议未必花哨,有效的方法一定贴合实际”。
【管理智慧】
一、班超的 “适配性管理智慧”:不是要 “宽松”,是要 “对人下菜碟”
班超让任尚 “宽小过”,不是真的 “放任不管”,是看透了西域的 “人群特性”—— 士兵是 “戴罪之人”,你再严管,只会逼他们破罐子破摔;蛮夷是 “未开化部落”,你跟他们讲 “精细规矩”,他们根本不认,反而觉得你 “欺负人”。这种 “特殊人群”,就得用 “抓大放小” 的柔性管理,不然越管越乱。
这放现在职场 / 企业里,就是 “管理不能一刀切”:比如管 “老油条销售团队”,别揪着 “迟到几分钟” 不放,要抓 “业绩目标”;管 “下沉市场经销商”,别用 “一线城市的高要求” 卡他们,要灵活调整政策 —— 对的管理方式,得跟 “管理对象” 的特性匹配,不然再严的规矩都是 “无用功”。
当代案例:职场“严管老油条团队”,考勤抓太死,业绩直接拉胯
公司销售部新来了个王总监,接手的是个“老油条团队”——成员都是做了5年以上的销售,平时偶尔迟到,但业绩都能达标。王总监觉得“团队太松散”,学任尚搞“严管”:迟到1分钟扣50块,上班必须手机交公,每天要写3000字工作汇报。
结果才过一个月,团队就炸了:老销售老李说“我天天跑客户,迟到几分钟咋了?扣钱还不让带手机,客户找我都找不到!”直接辞职;其他销售也没心思跑客户,天天盯着“别迟到、写汇报”,当月业绩跌了40%。总部没办法,只能把王总监换掉,新总监来了后,取消了“迟到扣钱”,只要求“每月完成业绩就行”,团队业绩才慢慢涨回来——这跟班超说的“水清无鱼”一模一样:对老油条团队,抓小错只会逼走能干活的人,抓核心目标才管用。
二、任尚的“轻视常识坑”:把“适配建议”当“普通废话”,实则是自己不懂行
任尚觉得班超的建议“平平无奇”,核心是他“没看透西域管理的本质”——他以为管理就是“管得严、抓得细”,却不知道“不同场景要不同方法”。就像现在有人觉得“带团队就是要定严规矩”,却不知道“对刚毕业的新人可以严,对老油条得灵活”;有人觉得“做市场就是要高投入”,却不知道“下沉市场要低成本接地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