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纯仁:待人处事别做绝,留余地就是留退路;矛盾处理别激化,极端打压必遭反噬
元佑年间,朝廷里“嫉恶如仇”的风气特别重。吕大防(字汲公)、梁焘(字况之)、刘安世(字器之)把王安石的亲信吕惠卿(字吉甫)、章惇(字子厚)等三十人,还有蔡确(字持正)的亲信安焘(字厚卿)、曾布(字子宣)等十人,列了个“黑名单”,张贴在朝堂上公示。
范祖禹(字淳父)上奏说:“要治罪就治为首的头目,那些被迫跟从的人就别追究了。”可范纯仁(谥号忠宣)却叹气,跟同事说:“咱们这些人早晚要遭殃啊!”后来时局果然变了,章惇掌权后,也搞了个“元佑党人碑”,把当初整治他们的人全列进去报复,一切都跟范纯仁预判的一样。
说到底,这些事大多是士大夫之间的互相报复,最后却让国家承担了后果,真是太可悲了!
延伸案例:张仲瑀排抑武人,遭灭门之祸——逼太狠必遭酷报
王懋在《野客丛谈》里说:“君子对付小人,不能做得太过分;要是一直打压,对方的报复肯定会特别狠毒。”我看《北史》记载,神龟年间,张仲瑀修改选官制度,故意排挤武人,不让他们进入清贵的官职体系。当时的武人怒得捋袖子、攥拳头,连发泄愤怒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几千名羽林、武贲士兵冲到尚书省辱骂,还直接闯进张仲瑀家,把他全家都杀了。那些士兵把张仲瑀家的人都扔进火里,后来找到尸体时,已经没法辨认,只能靠死者发髻里的小钗来确认身份。他遭的祸这么惨!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都是因为矛盾激化到了极点,实在让人惋惜。庄子说“对人要求太苛刻,品行不好的人就会用极端方式回应”,现在有些人只知道一味强硬攻击,图一时痛快,可有见识的人早就对此深感担忧了。
点评:范纯仁的清醒,在于懂“事留余地”;元佑党人和张仲瑀的悲剧,在于“赶尽杀绝”
别人都觉得“严惩对手才解气”,范纯仁却看透“把人逼到绝境,必然会遭反噬”——政治上的报复就像“冤冤相报”,你今天把对方列黑名单,明天对方掌权就会加倍报复,最后只会内耗国家。张仲瑀更极端,靠制度排挤武人,完全不给人活路,最后落得全家灭门,更是“过犹不及”的惨痛教训。
这两件事都印证了一个道理:不管是处理政治矛盾,还是与人相处,“留余地”不是软弱,而是避免矛盾激化的智慧;“赶尽杀绝”看似痛快,实则是在给自己和集体埋雷。
就算占据优势,也别“得理不饶人”,就像元佑党人那样,赢了当下却输了未来,最后还连累集体,得不偿失。
【管理智慧】
一、范纯仁的“极端反噬预判”:把人逼到没退路,等于给自己装“定时炸弹”
范纯仁为啥敢说“吾辈将不免”?因为他看透了“极端打压的本质”——你把对手的路全堵死,没给留半点余地,人家一旦有机会翻身,肯定会用更狠的方式把你往死里踩。这就像职场里,领导把下属骂得狗血淋头,还扣光绩效、穿小鞋,连下属找新工作都暗中使绊子;商业里,品牌把小竞品逼得没活路,不仅低价倾销,还举报人家违规,连竞品找投资人都截胡——这种“赶尽杀绝”的操作,看似赢了当下,实则给对手装了“复仇buff”,只要对方没彻底垮,早晚要反噬。
当代案例1:职场“领导极端打压下属,被反怼丢职位”
公司技术部王总监,看下属小李“不顺眼”(小李提过他方案的漏洞),就开始往死里整:小李加班做的项目,王总监抢功劳;小李申请涨薪,王总监说“你能力差,不配”;甚至小李面试其他公司,王总监还偷偷给对方HR打电话,说“小李人品差,别要”。
小李被逼得没退路,干脆收集了王总监“抢功劳、私吞项目奖金”的证据,直接发给了公司总部。总部查核后,不仅把王总监降职,还把他抢的功劳还给小李——这跟元佑大臣遭报复一样:把人逼到绝境,人家只能跟你鱼死网破,最后你自己也得栽。
当代案例2:商业“品牌极端打压小竞品,反被反噬丢市场”
某奶茶连锁品牌A,为了抢下沉市场,针对小竞品B搞“狠活”:B开在哪,A就开在隔壁,还搞“买一送一”的低价战,逼得B利润骤降;A还举报B“卫生不达标”(实际是诬陷),让B被监管部门查了好几次;甚至A的加盟商还故意找B的麻烦,比如堵B的进货通道。
B被逼得没办法,干脆把A“低价倾销搞垄断、诬陷竞争对手”的证据,整理成视频发到网上,还找了媒体曝光。网友看了都骂A“没格局、欺负小企业”,纷纷抵制A,A的门店客流掉了40%,还被市场监管局罚了200万——这就是范纯仁说的“反噬”:把小竞品逼太狠,人家拼一把曝光你的黑料,最后你反而丢了市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