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些办法,陈霁岩编了一本真实的 “家底册”。到了正式审均徭时,一甲的人都跪在堂下,他挑出两三个老实人当 “公正人”,和里长一起推举该升等级、该降等级的大户。因为 “家底册” 里的信息太清楚,没人敢撒谎,一会儿就定好了。
更难得的是,他一天能审四五个里,从来都是官员等百姓,不让百姓等官员 ——(边批:就这一点,就是最好的政绩!)
【管理智慧】
陈霁岩的 “治理秘诀”—— 不搞虚的,只抓 “真实” 和 “实用”
陈霁岩能把开州治理好,核心就两点:
抓真实:赈灾时记 “真穷户”,审均徭时自己摸 “真家底”,不被下属忽悠,政策才能精准落地,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漏掉一个该帮的人;
重实用:高价不买粮、以粮换力修城,不搞 “为了做事而做事”,一件事解决多个问题,既省成本又惠民生,没花冤枉钱,也没折腾百姓。
放到现在,不管是基层治理还是日常办事,“不看表面、抓真实,不搞虚的、重实用”,永远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 毕竟,老百姓要的不是 “好看的数字”,而是 “实在的好处”。
【原文】 陈霁岩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己巳,大水,无蠲而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编号执旗,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尽见真态故也。
陈霁岩在开州。己巳之冬,仓谷几尽,抚台命各州县动支在库银二千两籴谷。此时谷价腾踊,每石银六钱。各县遵行,派大户领籴,给价五钱一石,每石赔已一钱,耗费复一钱,灾伤之余,大户何堪?而入仓谷止四千石,是上下两病也。公坚意不行,竟以此被参,以灾年仅免。至庚午秋,州之高乡大熟,邻境则尽熟,谷价减至三钱余。方申抚台动支银二千两,派大户分籴,报价三钱,即如数给之。自后时价益减至二钱五分。大户请扣除余银,公笑应之曰:“宁增谷,勿减银也。”比上年所买,多谷三千余石,而大户无累赔。报上司外,余谷七百余石,则尽以给流民之复业者。先是本州土城十五,连年大雨灌注,凡崩塌数十处。庚午秋,当议填修,吏请役乡夫,公不许。会有两年被灾,流民闻已蠲荒粮,思还乡井。因遍出示招抚,云:“亟归种麦,官当赈尔。”乃出前大户所籴余谷,刻期给散。另出四五小牌于各门一里外,令各将盛谷袋,装土到城上,填崩塌处。总甲于面上用印,仓中验印发谷,再赈而城已修完。
北方州县,唯审均徭为治之大端。三年一审,合一州八十八里之民,集庭而校勘之,自极富至极贫,定为九则,赋役皆准此而派。区中首领,有里长、老人、书手,官唯据此三等人,三等人因得招权要贿。公莅任,轮审均徭尚在一年后,乃取旧册,查自上上至下上七则户,照名里开填,分作二簿。每日上堂,辄以自随,或放告,或听断,或理杂务,看有晓事且朴实者,出其不意,唤至案前,问是“何里人?”就摘里中大户,问其“家道何如?比年间,何户骤富,何户渐消?”随其所答,手注簿内,如此数次,参验之,所答略同。又一日,点查农民,本州概有二百余人。即闭之后堂,各给一纸,令开本里自万金至百金等家,严戒勿欺。又因圣节,先扬言齐点各役。至期,拜毕,即唤里老、书手到察院,分作三处,各与纸笔,令开大户近年之消乏者,或殷厚如故,不必开也。以上因事采访,编成底册。审时一甲人齐跪下堂,公自临视,择其中二三笃实人,作为公正,与里长同举大户应升应降诸人。因知底册甚明,咸以实举,遂从而酌验之,顷刻编定。一日审四五里,往往州官待百姓,不令百姓待州官也。边批:只此便是最善政。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