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后,太监果然来拆木柴,可木根埋得牢,席子又连在一起,拆着费劲,只能放弃。贺盛瑞对工人说:“山里下雨没地方躲,大殿要拆,小房子留给你们住、做饭怎么样?” 工人都乐意。贺盛瑞又说:“每片席子官价1分5厘,现在算7厘抵工钱,拆棚时席子你们拿走,麻绳拆了当麻筋,木头当回料,行不?”工人更高兴了——既省了拆运成本,又收买了人心。
改“取土方案”:城壕取土填坑,省1万两
京城城墙根被雨水冲出坑,快侵蚀到城墙了,叫“浪窝”。监督员原本计划20里外的吴家村运黄土填,要花1.1万两。贺盛瑞建议:“直接从城壕里挖土填坑,既填了浪窝,又加深了城壕,一举两得。” 最后完工只花了900多两。
冯梦龙点评:两宫工程省90万两,反遭排挤太冤
两宫重建时,贺盛瑞负责统筹,定了个规矩:只要手续齐全,当天就给批文;银子交齐,第二天就给回执,绝不拖延。这样一来,大家都愿意配合,很快筹到100万两。贺盛瑞每件事都核实,砍掉虚报的费用,最后只用70万两就完工了,足足省了90多万两。
可工程刚结束,他就被安了个“不称职”的罪名罢官,太冤了!后来看他儿子贺仲轼写的《冬官纪事》才知道,贺盛瑞还打压过木商、清查过窑税,凡事都按规矩来,不怕得罪人——难怪权贵们都盯着他,想把他挤走。有这样的实干人才,却非要让他收敛才能去迎合别人,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真是可惜!
“木商+窑税”:堵漏洞、破垄断,税银翻 N 倍
治木商:徽州木商王天俊等10人,花钱找关系要到“采木札付”,想采购16 万根木头,不仅要夹带私木,还想逃3.2万根的税,亏空国库五六万两。贺盛瑞极力反对,可朝廷还是下了特旨。贺盛瑞没硬刚,而是跟木商说:“札付我给,但里面写什么我做主。”他在札付里加了五条:不许逃税、不许撞坏官民船只、不许骚扰州县征调民夫、不许插队过关、不给预付款,要等木头运到张家湾验收后再给钱。木商一看,札付成了“废纸”,只好放弃,还被东厂查了贪腐。
查窑税:工部有两个“抽分局”,管砖瓦征税,每年花130多石粮食当官俸军粮,可收的税才五六十两,连成本都不够。贺盛瑞查了历史数据,早年每年能收上千两,后来工部改成 “招商买办”,分局就收不到税了。他刚想整顿,太监王明就出来阻挠。贺盛瑞绕开王明,贴告示说:“谁买王明的砖瓦,按逃税处理;官吏敢包庇,举报有奖,奖品就是查没的砖瓦。” 王明30多座窑,一个多月没卖出一片瓦,只能乖乖报税。其他权贵一看,也赶紧交税,光一个季度就收了20多万两,分局仓库都堆不下了,各衙门小修小补都从这儿拿料。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工程费钱又贪腐”,别“按规矩来”,要“反套路+抓要害”
贺盛瑞能狂省经费,核心是三个“反常规操作”:
降本不降质:不用民夫用骡车、不用官窑用民瓦、不用新料用旧石,看似 “偷工减料”,实则比老办法更高效耐用;
破潜规则抓痛点:太监贪回扣就用“民瓦对比”戳穿,木商逃税就用“札付加条件”堵死,找准对方“怕曝光、怕亏本” 的软肋;
激效率不硬压:多抬土加钱、借壮丁给现钱、留席殿给工人,用“小利益”换“大效率”,比强征硬派管用。
这就像现在公司做项目,不盲目按“行业惯例”花钱,而是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方案,抓供应商的违规点,用奖金激励员工,最后花小钱办大事。
二、核心启示:遇“项目费钱又有猫腻”,别“妥协退让”,要“找漏洞+用巧劲”
贺盛瑞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企业采购降本:供应商报高价,别直接砍价,而是找同类产品对比(像民瓦vs官窑),用“性价比”逼对方降价;发现供应商想逃税,就用合同条款堵死漏洞(像札付加五条);
工程效率提升:工人干活慢,别靠罚款,而是设“超额奖励”(像多抬土加2文),用即时激励提效率;
行业垄断打破:遇到“祖宗旧制”“行业规矩”垄断,别硬刚,而是找“旧制不合理”的证据(像官窑瓦漏雨),用“用户体验”倒逼改革。
简单说就是:“项目里的猫腻和浪费,往往藏在‘约定俗成’里。不按套路出牌,找准要害用巧劲,既能省成本,又能破潜规则,还不用得罪人太深。”
【原文】贺盛瑞
嘉靖中,修三殿。中道阶石长三丈,阔一丈,厚五尺,派顺天等八府民夫二万,造旱船拽运。派府县佐二官督之,每里掘一井以浇旱舡、资渴饮,计二十八日到京,官民之费总计银十一万两有奇。万历中鼎建两宫大石,御史亦有佥用五城人夫之议。工部郎中贺盛瑞用主事郭知易议,造十六轮大车,用骡一千八百头拽运,计二十二日到京,费不足七千两。又造四轮官车百辆,召募殷实户领之,拽运木石,每日计骡给直。其车价每辆百金,每年扣其运价二十两,以五年为率,官银固在,一民不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