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张居正又在文华殿当面请求皇帝下诏书推行这事,还拿出明成祖封和宁、太平、贤义三王的旧例,交给兵部,又列出八条策略交给王崇古。王崇古拿到指示后,就答应了蒙古的请求,逐条上奏“封贡”的便利之处,皇帝下诏同意。俺答进贡了三十匹名马,朝廷就封他为顺义王,其他人也各有封赏,从那以后,蒙古的进贡和边境贸易就没断过。
后续布局:对叛徒“冷处理”,把隐患变成“牵制筹码”
赵全等人盘踞的“板升”各据点被清除后,满朝文武都很高兴。张居正却跟督抚说:“现在对那些还在蒙古的叛徒,就假装不知道,别跟老俺答提这事。不然他要是把这些人献上来邀功,咱们又得花一笔冤枉钱赏赐,还会让那些摇摆不定的人更坚定跟着蒙古。这些人不如留在蒙古,以后说不定有别的用处;没必要招他们回来,回来也没用。只需要时不时传消息给他们,让他们别打仗、好好种地,当咱们中国的屏障,别起坏心思;要是敢起坏心思,就告诉顺义王(俺答),让他把你们捆起来献功。但跟蒙古使者说的时候,又要换个说法:‘这些人背叛中国,我们早就不放在心上了。只看他们能不能好好耕田种谷,要是犯法、起坏心思,你们随便杀,不用来告诉我们。’故意表现出这些人‘无足轻重’的样子。”
【管理智慧】
张居正的厉害,在于“把危机变机遇,把主动权攥死”
别人遇到“蒙古王子来降”,可能只会纠结“要不要送回去”,张居正却能看透“这是拿捏蒙古的筹码”——既不用打仗,又能换回叛徒、逼蒙古求和,还趁机打开“封贡贸易”的口子,把几十年的边境冲突,变成几百年的和平。更绝的是后续对叛徒的“冷处理”,不贪“献俘”的虚名,反而留着他们牵制蒙古,每一步都算到了骨子里。
一、核心逻辑:破解“边境冲突僵局”,别“硬打硬拼”,要“抓筹码、控节奏、算长远”
张居正能搞定蒙古,核心是三个“教科书级操作”:
1.抓准核心筹码:不把巴汉那吉当“烫手山芋”,反而当成“牵制俺答的关键”,用“宠异巴汉那吉”吊足蒙古胃口,掌握谈判主动权;
2.严控谈判节奏:不被俺答的“硬要挟”打乱,坚持“先送叛徒、再还人质”,既保了国家威严,又清除了内部隐患;
3.算透长远利益:不纠结“讲和是不是示弱”,反而借“封贡贸易”稳住蒙古,趁机搞边防、促生产,把“短期交换”变成“长期和平”。
这就像现在公司应对“竞争对手的合作请求”,不盲目答应或拒绝,而是先找到对方的“核心需求”(比如想要咱们的技术),再提自己的条件(比如要求对方共享市场),最后通过合作实现“双赢”,还趁机提升自己的实力。
二、核心启示:遇“强硬对手僵局”,别“情绪化对抗”,要“找筹码、定规则、谋长远”
张居正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企业商业谈判:对手拿着“终止合作”要挟,别慌。先找到对方的“软肋”(比如依赖咱们的供应链),再提出“继续合作的条件”(比如让对方降低定价),最后通过合作协议锁定长期利益,避免短期冲突;
- 社区邻里纠纷:邻居因“违建”引发冲突,别硬吵。先找到“对方的诉求”(比如想要更多储物空间),再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帮对方规划合法储物区,让对方拆除违建),最后通过社区公约明确规则,避免以后再闹矛盾;
- 团队内部矛盾:两个部门因“资源分配”争执,别和稀泥。先找到“双方的核心需求”(比如A部门要人手、B部门要预算),再协调“资源互换”(比如A部门借人给B部门,B部门分部分预算给A部门),最后制定“资源分配规则”,避免以后再争。
简单说就是:“遇到强硬对手或僵局,别靠‘情绪’或‘蛮力’解决。先找对方的‘核心需求’当筹码,再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最后算‘长远利益’,把‘对抗’变成‘可控的合作’,才是最高明的破局方式。”
【原文】张居正
俺答孙巴汉那吉,与其奶公阿力哥,率十余骑来降。督抚尚未以闻,张江陵已先知之,宰相不留心边事,那得先知?贻书王总督崇古查其的否,往复筹之曰:“此事关系甚重,制虏之机实在于此。顷据报俺酋临边索要,正恐彼弃而不取,则我抱空质而结怨于虏;今其来索,我之利也。第戒励将士,壁清野以待之,使人以好语款之。彼卑词效款,或斩我叛逆赵全等之首,誓以数年不犯吾塞,乃可奉闻天朝,以礼遣归。但闻老酋临边不抢,又不明言索取其孙,此必赵全等教之,边批:看得透。诱吾边将而挑之以为质,伺吾间隙而掩其所不备。难当并堡坚守,勿轻与战,即彼示弱见短,亦勿乘之。边批:我兵被劫,往往坐此。多行间谍以疑其心,或遣精奇骑出他道,捣其巢穴,使之野无所掠,不出十日,势将自遁,固不必以斩获为功也。续据巡抚方金湖差人鲍崇德亲见老酋云云,其言未必皆实。然老酋舐犊之情似亦近真,其不以诸逆易其孙,盖耻以轻博重,边批:看得透。非不忍于诸逆也。乳犬驽驹,蓄之何用?但欲挟之为重,以规利于虏耳。今宜遣宣布朝廷厚待其孙之意,以安老酋心,却令那吉衣其赐服绯袍金带,以夸示虏使。彼见吾之宠异之也,则欲得之心愈急,而左券在我,然后重与为市,而求吾所欲,必可得也!俺酋言虽哀恳,身犹拥兵驻边,事同强挟,未见诚款。必责令将有名逆犯,尽数先送入境,掣回游骑,然后我差官以礼送归其孙。若拥兵要质,两相交易,则夷狄无亲,事或中变;即不然,而聊以胁从数人塞责,于国家威重岂不大损!至于封爵、贡市二事,皆在可否之间。若鄙意,则以为边防利害不在那吉之与不与,而在彼求和之诚与不诚。若彼果出于至诚,假以封爵,许其贡市,我得以间,修其战守之具,兴屯田利,边鄙不耸,穑人成功。彼若寻盟,则我示羁縻之义,彼若背盟,则兴问罪之师,胜算在我,数世之利也。诸逆既入境,即可执送阙下,献俘正法,传首于边,使叛人知畏。先将那吉移驻边境,叛人先入,那吉后行,彼若劫质,即斩那吉首示之,闭城与战。彼曲我直,战无不克矣。阿力哥本导那吉来降,与之,必至糜烂。边批:牛僧孺还悉怛谋于吐蕃,千古遗恨。今彼既留周、元二人,则此人亦可执之以相当,断不可与。留得此人,将来大有用处,唯公审图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