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绂按照律法,将所有作恶的和尚全部处死,还下令拆毁了这座寺庙。
【管理智慧】
两人的厉害,在于“不被表象迷惑,从‘反常疑点’撕开罪恶假面”
换别的官员,可能会被“宝莲寺祈嗣灵验”“古寺清净修行”的表象欺骗,要么对百姓的迷信深信不疑,要么对寺庙的“佛门圣地”身份敬畏三分;但汪旦和黄绂不一样——他们带着“怀疑精神”审视反常现象,精准抓住了罪恶的突破口。
汪旦看穿“净室严密却能‘送子’”的矛盾,用“朱墨点僧”的巧计拿到实锤,再顺着线索挖出暗道;黄绂则相信“旋风示冤”的异象指引,从“无度牒和尚”的细节切入,揭开寺庙的强盗本质。两人都不被“宗教外衣”束缚,直击罪恶核心,用雷霆手段惩治了披着袈裟的恶魔。
一、核心逻辑:破解“伪善场所罪恶案”,别盲从,要“抓‘反常疑点+精准设局’”
汪旦与黄绂能成功破案,核心是抓住了两个关键:
1.反常现象是罪恶的信号:“求嗣妇女言行诡异”“净室严密却能‘通神’”“旋风拦轿”“和尚无度牒却相貌凶恶”,这些违背常理的现象,都是罪恶的外露,是调查的最佳切入点;
2.精准设局是获取真相的关键:汪旦用“妓女卧底”的计谋拿到和尚作案的直接证据,黄绂则通过“涂醋洗额”的细节揭穿假和尚身份,再顺藤摸瓜查清全案,避免了盲目调查。
这就像现在打击伪装成“慈善机构”“正规企业”的犯罪团伙,要关注其“运营模式反常”“人员身份可疑”等细节,再通过精准布局获取证据,本质都是“抓反常+巧设局”的思路。
二、核心启示:遇“伪善表象/反常事件”,别轻信,用“疑点切入+理性求证”破局
两人的思路放现在超实用,生活、职场中识别伪装、揭穿骗局都能用:
- 生活遇“迷信骗局/伪善机构”:比如遇到声称“能消灾祈福”的机构,或“包治百病”的偏方。可关注其“收费高昂却无实际效果”“操作流程诡异”等反常点,再通过查询资质、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求证,避免被骗;
- 应对“表面正规的可疑场所”:比如某场所看似合法经营,却总有奇怪的活动或人员。可留意“营业时间反常”“人员身份神秘”等细节,必要时向相关部门举报,防止其从事违法活动;
- 职场遇“伪装好人的小人”:比如有人表面和善,却总在背后搞小动作。可观察其“言行不一”的反常表现(如当面夸你,背后说你坏话),再通过留存证据、观察其利益诉求等方式,认清其真实面目。
简单说就是:“遇到看似美好或正规,却总让人觉得不对劲的人或事,别轻易相信。先找出那些违背常理的疑点,再通过理性求证或巧妙布局获取真相,就能撕开伪善的面具,看清背后的真面目。”
【原文】汪旦 黄绂
广西南宁府永淳县宝莲寺有“子孙堂”,傍多净室,相传祈嗣颇验,布施山积。凡妇女祈嗣,须年壮无疾者,先期斋戒,得圣笤方许止宿。其妇女或言梦佛送子,或言罗汉,或不言,或一宿不再,或屡宿屡往。因净室严密无隙,而夫男居户外,故人皆信焉。闽人汪旦初莅县,疑其事,乃饰二妓以往,属云:“夜有至者,勿拒,但以朱墨汁密涂其顶。”次日黎明,伏兵众寺外,而亲往点视。众僧仓惶出谒,凡百余人,令去帽,则红头墨头者各二,令缚之,而出二妓使证其状,云:“钟定后,两僧更至,赠调经种子丸一包。”汪令拘讯他求嗣妇女,皆云“无有”,搜之,各得种子丸如妓。乃纵去不问,而召兵众入,众僧慑不敢动,一一就缚。究其故,则地平或床下悉有暗道可通,盖所污妇女不知几何矣。既置狱,狱为之盈。住持名佛显,谓禁子凌志曰:“我掌寺四十年,积金无算,自知必死,能私释我等暂归取来,以半相赠。”凌许三僧从显往,而自与八辈随之。既至寺,则窖中黄白灿然,恣其所取。僧阳束卧具,而阴收寺中刀斧之属,期三更斩门而出。汪方秉烛,构申详稿,忽心动,念百僧一狱,卒有变莫支,乃密召快手持械入宿。甫集,而僧乱起。僧所用皆短兵,众以长枪御之,僧不能敌,多死。显知事不谐,扬言曰:“吾侪好丑区别,相公不一一细鞫,以此激变。然反者不过数人,今已诛死,吾侪当面诉相公。”汪令刑房吏谕曰:“相公亦知汝曹非尽反者,然反者已死,可尽纳器械,明当庭鞫分别之。”器械既出,于是召僧每十人一鞫,以次诛绝。至明,百僧歼焉。究器械入狱之故,始知凌志等弊窦,而志等则已死于兵矣。
万历乙未岁,西吴许孚远巡抚八闽,断某寺绛衣真人从大殿蒲团下出,事略同。
黄绂,封丘人,为四川参政时,过崇庆,忽旋风起舆前,公曰:“即有冤,且散,吾为若理!”风遂止。抵州,沐而祷于城隍,梦中若有神言州西寺者。公密访州西四十里,有寺当孔道,倚山为巢。公旦起,率吏民急抵寺,尽系诸僧。中一僧少而状甚狞恶,诘之,无祠牒,即涂醋垩额上,晒洗之,隐有巾痕。公曰:“是盗也!”即讯诸僧,不能隐,尽得其奸状。盖寺西有巨塘,夜杀投宿人沉塘中,众共分其赀;有妻女,则又分其妻女,匿之窖中,恣淫毒久矣。公尽按律杀僧,毁其寺。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