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明朝“谋略天花板”!凭“虚实惑敌+釜底抽薪”擒叛王,智破叛乱困局
王阳明(王守仁)因核查事务路过丰城时,突然得知宁王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当时他手里还没集结兵力,急需逆流而上赶往吉安调兵。船夫听说朱宸濠派了上千人来劫持他,吓得不敢开船。王阳明拔剑割下船夫的耳朵,船夫才被迫出发。
傍晚时分,估算着无法继续前进,王阳明悄悄找了艘渔船,换上便服前行,留下一名部下穿着自己的衣帽坐在原船上。朱宸濠的士兵果然来袭,抓住了那名假扮王阳明的部下,知道王阳明已经走远,才撤兵离开。
王阳明在途中担心朱宸濠快速出兵,就假装成朝廷间谍,伪造了朝廷密旨,下令两广、湖襄的都御史以及南京兵部,各自派将领出兵,暗中埋伏在要害之地,等宁王府的军队到了就突袭斩杀。又找来几个戏子,把公文藏在他们的夹衣棉絮里。出发前,还把朱宸濠伪太师的家属抓到船尾,故意让他们看到这些举动,接着王阳明假装发怒,把他们拉上岸准备斩首,随后又故意放走,让他们回去给朱宸濠报信。朱宸濠抓到戏子后,果然从衣服里搜出了公文,于是迟疑不敢贸然出兵。
王阳明赶到吉安后,快速调度好兵力和粮草,才正式发布檄文征兵,揭露朱宸濠的罪行。朱宸濠知道自己被骗,愤怒之下想要出兵。王阳明说:“急于去硬碰他的锋芒,不是好计策。应该摆出坚守不战的样子,等他出兵之后,再尾随追击。先收复省城南昌,端掉他的老巢。他听到南昌失守,必然会回兵救援,我们再出兵半路拦截,这才是全胜之策!”朱宸濠果然派人侦察到王阳明没有出兵,就留下一万多兵力防守南昌,自己率领大军东下。
王阳明听说朱宸濠已经出兵,立刻催促各府兵马,约定日期在丰城会合。当时朱宸濠的军队已经包围了安庆,众人建议赶紧去救援安庆。王阳明说:“九江、南康都已经被叛军占领,而南昌城里有一万多精锐,粮草物资堆积如山。我们如果去救援安庆,叛军必然回师死战。安庆的兵力只能勉强自保,肯定没法出兵夹击。叛军再让南昌的军队切断我们的粮道,九江、南康的叛军联合起来骚扰,而各地的援军又指望不上,情况就危险了!现在我们的军队突然集结,先声夺人,南昌城里的叛军必然恐慌,我们合力猛攻,一定能攻下南昌,这就是孙子‘围魏救赵’的计策!”
侦察兵报告:“南昌的新厂、旧厂埋伏了一万多叛军,用来形成犄角之势。”王阳明派兵从小路突袭,攻破了这两处伏兵。溃败的叛军逃回南昌城,城里的人听说朝廷大军云集,都极度恐慌。王阳明趁机一鼓作气攻下南昌。朱宸濠听说王阳明的军队到了丰城,就想撤军回援。谋士李士实劝谏,认为“必须直接进军南京,一旦登基称帝,江西自然会臣服”。朱宸濠不听,于是解除了对安庆的包围,率军停泊在阮子江,准备回援南昌。
王阳明听说朱宸濠的军队快要到了,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众人说:“应该收拢兵力进城,坚守营垒等待援军。”王阳明说:“不对!他听说老巢被攻破,已经吓破了胆。我们先派出精锐部队,在他撤军疲惫的时候半路拦截,先挫败他的锐气,叛军就会不战而溃,这就是所谓‘先声夺人’啊!”于是向伍文定等人部署计策:先用游击部队引诱叛军,再假装败退引诱他们追击,等叛军争先恐后抢功冒进时,再四面合击,伏兵同时杀出。
王阳明又担心南昌城里的宗室有人充当内应发动变乱,亲自安抚晓谕他们,还张贴告示:凡是被迫跟随叛军的,一律不予追究;就算曾经接受过叛军的官职,只要能逃回来,都免死;能斩杀叛军士兵归降的,都给予奖赏。让城里城外的百姓和向导四处传播这些消息。同时分兵攻打九江、南康,切断叛军的援军。就这样,各路兵力协同作战,最终活捉了朱宸濠。
冯梦龙点评:
陈眉公《见闻录》记载,朱宸濠的失败,虽然最终在江西平定,但实际上在安庆就已经溃败;虽然功劳归了王阳明,但其实得力于李梧山(李充嗣)。李充嗣是四川内江人,正德十四年担任南畿巡抚,听说朱宸濠请求增加护卫,叹息道:“给老虎添上翅膀,灾祸就要来了!”于是极力上奏揭发朱宸濠的谋反迹象,但朝廷商议后难以决断。李充嗣于是日夜谋划策略、整顿军备,一心防备叛军。他认为安庆是京畿的屏障,正处于叛军进军的要冲,必须找到合适的人防守。在众将上朝参拜时,他单独召见指挥使杨锐,对他说:“保卫皖城(安庆)的重任,就交给你了,不要辜负我!”正德十五年,叛军攻陷九江,李充嗣亲自率领一万人驻扎在采石,堵塞叛军上游的通道,同时火速给安庆发送檄文,晓谕将士忠义守城。杨锐感激奋发,相机应敌,每战必胜。李充嗣还多次派间谍送出火牌,上面写着:“紧急军情:钦差太监、总兵等官,统领边军十万余人,一半即将到达南京,一半直接奔赴安庆,同时调遣两广狼兵、湖广土兵,即日起水陆并进,都赶赴安庆会合,限期进攻江西叛贼。现飞报前路官府,同心防守,预备粮草,听候调遣。”朱宸濠的船队到达李阳河时,遇到了这些火牌,看后大为惊骇,部下因此逃亡了一半。随后李充嗣又派一千名水军,高举大旗,乘坐一百多艘快速战船,擂鼓呐喊着前进,假装是安庆的援军。安庆城里的将士看到后,士气倍增,杨锐立刻打开城门出战,水陆夹攻,叛军大败。当时朱宸濠驻扎在黄石矶,听说战败就想逃跑,李充嗣亲自率军追击。朱宸濠逃进鄱阳湖,正好遇到王阳明率领的军队,于是被活捉。后来论功行赏时,竟然没有提到李充嗣。御史胡洁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特意上书议论此事,但朝廷没有回应。所以现在人们都盛赞王阳明,却不知道李梧山的功劳,这或许就是有幸与不幸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智囊里的管理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