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隔壁床铺传来老班长王德柱轻微的鼾声——或者说,是假装打鼾的声音。李锐知道,老班长肯定也没睡着。这鼾声反而奇异地让他平静了一些。他想起了白天领取装备时,老班长熟练地检查枪械,嘴里还念叨着:“家伙不错,比咱们以前用的强多了!”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感染了李锐。
他又想起了周锐中校做最后动员时,那嘶哑却无比坚定的声音:“身后是父母之邦!是我们的根!”
李锐慢慢握紧了拳头。害怕是正常的,但害怕不能当逃兵。老班长、中校,还有那么多战友都在这里,自己不能怂!他想起大学时入党宣誓的场景,“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以前觉得是口号,现在,这句话有了千钧重量。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敌人强大又如何?就算是用木棍,也要敲下它一块漆!这种近乎绝望的勇气,开始在他年轻的心中滋生、壮大。他从恐惧的深渊边缘,艰难地爬了回来,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共同的暗流:决死的默契
营区的夜晚,无人真正安眠。走廊里偶尔传来极其轻微的脚步声,是同样无法入睡的官兵在无声地巡梭。厕所里,有人用冷水一遍遍冲洗着脸,试图让混乱的大脑清醒。黑暗中,香烟的红点时明时暗,映照出一张张凝重而坚毅的脸庞。
没有太多的交流,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在蔓延。彼此对视的眼神中,没有了白天的震惊和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决绝。他们曾是和平的使者,足迹遍布世界冲突之地。如今,和平已遥不可及,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化身为最坚硬的盾,要挡在家园的最前方。
内心的风暴或许仍在持续,但军人的天职和守护的本能,已经将这些纷乱的情绪,淬炼成了一种更加纯粹、更加冰冷的东西——死战的意志。
当黎明的曙光再次照亮基地时,这些一夜未眠的官兵们,眼神已然不同。恐惧被深藏,迷茫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固的专注和平静。他们沉默地整理装备,检查武器,动作一丝不苟,仿佛要将所有的杂念,都融入对这手中利刃、身上坚甲的极致熟悉之中。
磐石之下,暗流依旧汹涌,但这股暗流,已然汇聚成了指向入侵者的、冰冷而决绝的洪流。
三号综合补给基地的深夜,寂静中酝酿着风暴。而在数千公里之外,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联合国缓冲区(UN Buffer Zone)那片被时间遗忘的狭长地带上,一场更为突兀、更具象征意义的撤离行动,正在夜幕与枪口的双重威胁下悄然上演。
一、 缓冲区的对峙
利诺(Linos)警局辖区,缓冲区内。这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数十年,弥漫着铁锈、尘土和一种无形的张力。宽不足三公里、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过的“无人区”,像一道丑陋的伤疤横亘在岛屿中央。一侧是土耳其族部队的哨所,影影绰绰;另一侧是希腊族塞浦路斯警察的岗楼,警惕地注视着对面。区内残存的上万枚未清除地雷,让每一次巡逻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中国维和警察李振和搭档李锐(与基地新兵同名,纯属巧合),正驾驶着涂有醒目UN标志的白色越野车,沿既定路线缓慢行驶。他们是这片危险地带的常客,负责观察、报告,维持着这脆弱平衡下的表面平静。与往常不同,今日的平静下暗流涌动——情报显示,一队土耳其士兵以追捕一名“北塞浦路斯土族犯罪嫌疑人”为名,越过了停火线,进入了本应中立的缓冲区。
“振哥,一点钟方向,约300米。”李锐压低声音,目光锐利地透过车窗。只见四名全副武装的土耳其士兵,正呈散兵线向前推进,他们的目标似乎是不远处一片废弃的民居。
根据联合国规定,缓冲区为非执法区,维和人员不得配枪,甚至连警棍都属违禁。李振和李锐此刻手无寸铁,唯一的武器是身上的UN标志和肩负的使命。
“靠过去,表明存在,阻止他们进一步行动。”李振声音沉稳,方向盘一打,越野车稳稳地拦在了土军前进的路线上。
两人下车,双手摊开,示意没有威胁,用熟练的英语喊道:“UN Peacekeepers! This is a Buffer Zone! Stop your advance immediately!(联合国维和人员!这里是缓冲区!立即停止前进!)”
距离迅速拉近到二十米。四名土耳其士兵几乎同时举起了手中的M16步枪,黑洞洞的枪口毫不迟疑地指向了李振和李锐。空气中瞬间充满了火药味。对方的手指紧贴扳机护圈,枪口随着李振他们缓慢前移的步伐而微微摆动,冰冷的杀意穿透了地中海的暖风。
“We are unarmed! We are here to de-escalate the situation!(我们未携带武器!我们是来缓和局势的!)”李锐再次高喊,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面对真正上膛的步枪,没有任何防护的肉体凡躯本能地感到战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雄兵连之黎明之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雄兵连之黎明之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