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北境坚盾·圣彼得堡的防空火网
当时钟的指针划过那个致命的刻度,位于地球不同经度的三大都市——中国的天河市、美国的洛杉矶、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上空,几乎在同一时刻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战争的序幕,以一种精准而残酷的方式,在全球同步拉开。
与华盛顿最初的犹豫和猜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莫斯科的反应显示出一种近乎决绝的信任与务实。当中国的“德诺三号”系统将那条清晰指向圣彼得堡的猩红攻击矢量共享过来时,克里姆林宫和俄罗斯联邦国防指挥中心内,虽然同样弥漫着震惊与凝重,但却没有太多无谓的争论。
一、 毫不犹豫的信任
普京总统在听取了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简要汇报后,只问了两个问题:
“德诺三号系统的可靠性,我们的专家评估如何?”
“接入北斗系统,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技术对接?”
得到的回答是:
“中国共享的数据流格式清晰、刷新率极高,其预警时间窗口远超我们所有现役系统。虽然技术原理不明,但有效性初步判断为……极高。”
“总参谋部特种通讯局已经待命,利用预留的加密通道,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北斗军用码信号的接收与解析,并注入我军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
普京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个代表着威胁的红色箭头,最终定格在圣彼得堡的地图上。这座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历史名城,是俄罗斯通往波罗的海的门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命令,”他的声音冷静而果断,“全国武装力量,特别是西部军区及北方舰队,立即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圣彼得堡及列宁格勒州防空部队,全面接引德诺三号目标数据与北斗导航定位信号,作为主要作战依据。 允许在必要时,使用一切手段保卫国土。”
这道命令意味着,俄罗斯将其最重要的首都圈防空网的“眼睛”和“大脑”,在关键时刻托付给了来自东方的技术。这是一种在巨大生存危机面前,超越意识形态和历史隔阂的战略抉择,也是一种基于对当前严峻形势清醒认识的无奈与必然。
二、 钢铁苍穹:北境防空的怒吼
圣彼得堡,这座在二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历经九百天围困而巍然不倒的英雄城市,再次感受到了战争的寒意。但与当年不同,这次的威胁来自苍穹之上。
俄罗斯西部军区的防空部队,以其高度的戒备和强大的实力着称。从列宁格勒州到卡累利阿地峡,密集的防空阵地早已严阵以待。当德诺三号系统发出“目标进入大气层,预计十分钟后接触”的最高警报时,整个防空指挥链瞬间沸腾。
部署在普希金城附近的S-400“凯旋”防空导弹营阵地上,巨大的相控阵雷达天线根据德诺三号提供的初始参数迅速转向目标方位。以往,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雷达进行搜索、跟踪、锁定,这个过程在面对高速隐身目标时可能耗时且充满不确定性。但今天,他们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苍穹的“天眼”。目标的位置、高度、速度甚至预测弹道,都以数据链的形式源源不断地注入发射车的火控计算机。
“目标确认!非我籍飞行器!数量:一个战斗群!威胁等级:最高!”
“导弹准备!发射单元解锁!”
“北斗信号稳定,定位精度优于一米!”
营长一声令下,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和冲天而起的浓烟,数枚48N6E2型远程防空导弹拖着耀眼的尾焰,撕裂了北境灰蒙蒙的天空,朝着预定拦截点呼啸而去。
与此同时,部署在圣彼得堡市区外围的“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以及更远程的S-300V4系统也纷纷开火。近程、中程、远程防空火力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火力网。整个圣彼得堡上空,仿佛绽放出了一朵由导弹尾迹构成的、死亡而绚烂的钢铁之花。
三、 初战告捷:火网中的折翼之鸟
饕餮的先锋舰队显然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如此有组织、且精准高效的防空拦截。它们或许习惯了依赖电磁压制和隐形技术突破地球落后的防御体系。
当先头的几艘饕餮突击艇如同黑色的闪电般穿透云层,试图直扑圣彼得堡市中心的历史地标时,迎面撞上的正是由S-400系统发射的远程导弹。
“轰!轰!轰!”
高空中爆开数团巨大的火球。得益于德诺三号提供的精确引导和北斗系统确保的导弹自身定位精度,首轮拦截取得了显着战果。至少两艘饕餮突击艇在试图进行规避机动前就被导弹直接命中,凌空解体,化作燃烧的碎片坠入芬兰湾或郊外的森林。还有一艘被近炸引信重创,拖着浓烟歪斜地试图逃离,但很快被后续跟进的“铠甲-S1”发射的57E6型防空导弹追上并击毁。
地面上的俄军士兵爆发出短暂的欢呼。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证明了这些外星入侵者并非不可战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雄兵连之黎明之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雄兵连之黎明之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