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逐一阐述: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所谓政治道义,是使民众与君主意愿一致,这样他们就可以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畏惧危险。)
——他看向艾妮·熙德和贵族们,意指王国内部的凝聚力、民众对战争的认同与支持程度。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所谓天时,是指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季更替。)
——他提及费雷泽的季节变化、气候条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所谓地利,是指征途远近、地势险峻或平坦、战场广阔或狭窄、是利于攻守进退的死生地还是生地。)
——他指向墙上巨大的费雷泽地图,强调地形的重要性。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所谓将领,要具备智谋、信义、仁爱、勇猛、严明。)
——他的目光扫过赫尔斯、萨拉杨等将领,无形中是一种审视与期许。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所谓法规制度,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掌管。)
——他意指王国的军事体系、后勤保障是否完善。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以上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不知道的,但只有深刻理解、切实运用的才能取胜,否则就不能取胜。)
随后,他引入了更具体的比较方法: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所以要通过双方七个方面的比较来推断战争胜负: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占据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严格执行?哪一方军队实力更强?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根据这些就能判断谁胜谁负。)
冷枫每提出一个比较项,都让在场的艾兰王国高层内心进行一次自我审视和与北方潜在对手(甚至包括恶魔)的对比。他们发现,许多他们平时忽略或视为理所当然的方面,在这套严谨的框架下,都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
他甚至引用了更具决策性的原则: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如果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离开。)
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话语,却透露出一种对战略决策绝对重要性的冷酷认知。
接着,冷枫阐述了战略机变与“诡道”: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要装作不能打;要打要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要装作向远处;要向远处要装作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他;敌人易怒,就去挑逗激怒他;敌人卑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设法离间他。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料之外的行动。这是军事家取胜的奥妙,不能事先死板规定。)
这番关于“诡道”的论述,让习惯了骑士正面交锋思维的艾兰高层们感到一种观念上的冲击,但仔细思量,又觉其中蕴含着无穷智慧,尤其是在应对狡诈的恶魔时,更是如此。
最后,他以最强的音符收尾,强调预先谋划的极端重要性: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缺乏。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那么胜负的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冷枫的声音落下,议事厅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落针可闻。
他从下午持续到晚上的讲述,并非枯燥的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费雷泽的具体情况,将《孙子兵法》第一章的宏大框架与深邃思想,清晰地展现在了这些异世界统治者面前。这已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会议,更像是一场关于战争哲学、关于国家战略的顶级研讨会。每一位与会者,包括最初对冷枫抱有疑虑的贵族,都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与思索之中。他们第一次意识到,战争,原来可以是这样一门如此精深、如此系统、如此……充满智慧的艺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雄兵连之黎明之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雄兵连之黎明之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