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词都充满了诱惑力,也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报名处设在队部旁边的院子里,由我、政委,以及队长指定的两位从最早跟随他的老兵(现在已是排长)负责初步筛选。傅水恒则忙着在里屋“清点家底”,准备“兑换”物资。
第一个跑来报名的是个半大孩子,叫石娃子,才十六岁,原是山里猎户的儿子,爹娘被鬼子害了,投的队伍。他眼巴巴地看着我:“参谋长,俺……俺会用枪,俺爹教的,打山鸡一打一个准!”
我摸摸他的头:“娃,你年纪还小,先好好在班里锻炼,将来有机会。”
石娃子眼圈一红,倔强地站着不肯走。还是傅必元政委过去,温和地跟他说了半天,承诺让他先当通信兵,有机会跟着神枪队学习,才把他劝走。
接下来报名的就五花八门了。有自恃枪法好的老兵油子,有单纯觉得用新枪威风的愣头青,也有沉默寡言,但眼神里透着渴望的年轻战士。
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筛选。文化测试很简单,就是认几百个字,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这一下,刷掉了大部分人。政治审查由傅必元亲自把关,他经验老到,几句话就能问出一个人的根底和心性。
射击考核放在了下午。在临时划出的靶场上,立起了百米胸环靶。傅水恒把他兑换出来的那几支新枪也摆了出来,引得战士们阵阵惊呼。
“乖乖,这就是洋狙击枪?这镜子真亮堂!”
“你看队长的那个,更怪,没见过了。”
考核用的是战士们自己用惯的三八大盖,五发子弹。成绩一目了然。大部分战士能上靶,但环数普遍不高,能打到四十环以上的,已经是连队里的佼佼者。
有几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一个叫赵铁柱的山东汉子,原先是县大队的神枪手,后来编入我们中队。他趴在那里,像尊铁塔,呼吸平稳,五枪打了四十八环,弹着点非常密集。
另一个叫李长顺的,是个闷葫芦,平时不爱说话,原来是东北军的老兵,打过江桥抗战,后来队伍打散了,一路流落到太行山。他打枪有个特点,几乎不加瞄准,抵肩就射,节奏极快,五枪四十七环。
还有一个叫王根的年轻战士,看起来瘦瘦弱弱,眼神却异常专注。他打得很慢,每一枪之间的间隔很长,仿佛在仔细感受着什么。五枪,四十九环!最高环数!
傅水恒在一旁看着,嘴角的笑意掩藏不住。他低声对我说:“参谋长,看见没?都是好苗子!那个李长顺,用的是‘直觉射击’,没经过系统训练能打成这样,天赋异禀!王根这小子,有成为优秀狙击手的潜质,沉得住气。”
初步筛选出了十个人。接下来是心理测试和面试。这在我们队伍里是头一遭。傅必元政委亲自坐镇。
他问的问题很刁钻。
“如果你潜伏了三天三夜,目标终于出现,但在他身边,有一个无辜的孩子,你开不开枪?”
“你一枪打死了鬼子的中队长,暴露了位置,一个班的鬼子向你冲来,你的战友为了掩护你,可能牺牲,你当时会怎么想?之后会怎么做?”
“拿着全中队最好的枪,吃着可能比别人好一点的伙食,你如何看待其他战友?”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能清晰地映照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价值取向。
赵铁柱回答得憨直:“报告政委,俺觉得……不能打孩子,再找机会。战友为俺牺牲,俺记他一辈子,多杀鬼子给他报仇!俺拿了好枪,就更该多杀敌,不然对不起同志们!”
李长顺的回答带着老兵的现实:“战场上,顾不了那么多。完成任务最重要。掩护我是他们的职责,就像我负责开枪一样。待遇?没什么想法,当年在东北军,当官的喝兵血,现在这样,很好了。”
王根的回答则显得格外冷静甚至有些冷酷:“我会评估。如果任务优先级极高,孩子……可能是必要的代价。战友牺牲是战争的常态,我会难过,但不会影响下一枪。装备优势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不应成为心理负担。”
他的回答让傅必元微微蹙眉,但傅水恒却在后面轻轻点头。
所有测试结束后,已是星斗满天。队部里,我、傅水恒、傅必元对着十份简单的档案,进行最后的评议。
“赵铁柱,政治坚定,枪法稳定,老成持重,可以担任副队长。”傅必元首先表态。
“我同意。”我补充道,“他群众基础好,能服众。”
“李长顺,实战经验丰富,心理素质极佳,是个天生的战士。”傅水恒点着李长顺的名字,“就是文化低了点,需要加强学习。”
“王根,”傅必元沉吟了一下,“枪法最好,冷静,甚至……过于冷静了。性格有些孤僻,但确实是个狙击手的好料子。他的思想动态,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
经过反复讨论权衡,最终名单确定了:
副队长:赵铁柱。
队员:李长顺、王根、张满仓(原猎户,熟悉山林,性格沉稳)、周小树(年轻,有文化,学习能力强,政治热情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