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拿出的地图和清单,傅水恒和傅必元虽然惊讶,但更多的是信任与决断。
“好!有了这份图,心里就有底了!”傅水恒指着地图上几个点,“这些地方,确实是藏人的好去处。”
“这些物资……参谋长,你总是能创造奇迹。”傅必元感慨道,“事不宜迟,立刻召集陈山,部署任务!”
“利刃”分队营地,气氛肃杀。 队长陈山看着摊开在弹药箱上的手绘地图,眼神锐利。我详细介绍了任务背景、目标、区域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情况就是这样,九死一生。”我看着他,“有什么困难,现在提出来。”
陈山沉默了片刻,抬头,目光坚定:“参谋长,任务我们接。弟兄们没怕过死。只是,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这个我们已经考虑到了。”我拿出那五份“语言材料”(以特制记忆卡片为伪装)和伪装服、药剂等,“这是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语言卡片需要你们集中精神记忆,可能会有轻微不适。这些药剂能帮助你们抵抗严寒和疲劳。伪装服适应草原环境。另外,这里有几个信标,找到陈教授后,给他一个,便于我们确认位置。”
陈山没有多问,郑重地接过:“是!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24小时,是整个密营与时间赛跑的紧张准备。“利刃”分队全体队员进行了高强度的高原、寒区适应性突击训练,熟悉新装备。陈山和四名骨干队员则集中“学习”了语言卡片,虽然过程有些头痛,但他们确实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蒙古语的基础交流能力,这无疑让他们信心大增。我则与总部保持密切电报联系,获取可能更新的情报,同时通过系统地图反复推演行动路线和撤离方案。
第三天拂晓,天色微明。 十五名“利刃”队员,包括一名临时加强的随队卫生员,全部换上了荒漠草原迷彩服,脸上涂着油彩,装备精良,眼神冷冽,如同即将扑向猎物的豹群。他们携带了足够的弹药、炸药、干粮、药品,以及那些来自系统的“特殊装备”。
傅水恒、傅必元和我亲自为他们送行。
“陈山,把专家们,一个不少地给我带回来!”傅水恒重重拍了拍陈山的肩膀。
“同志们,祖国和人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灵活机动,保重自己!”傅必元政委的话语充满关切。
我最后检查了陈山的装备,低声道:“地图记在脑子里,信标用好。保持无线电静默,但每隔48小时,在预定时间点开机接收可能的情报更新。记住,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安全带回专家,必要时,可以放弃一切装备。我们在边境线接应你们。”
“明白!团长、政委、参谋长,等着我们好消息!”陈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带领队员们毫不犹豫地没入了黎明的薄雾之中,向着西北方向,开始了这场跨越千里的生死营救。
等待是煎熬的。密营里,电台保持着静默,但我们都知道,“利刃”正在穿越层层险阻。我每天都会花费少量积分,让系统对目标区域进行一次快速的“能量信号扫描”(一种低精度、大范围的探测,消耗积分较少),虽然无法精确定位,但可以大致判断那片区域是否有异常的无线电活动或较大规模的武装人员聚集,这能间接验证我们之前的判断。
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第七天夜里,电台终于收到了“利刃”发来的第一份简短密电:“已抵哈拉欣附近,发现目标区域活动频繁,正进一步侦察。安全。”
短短几个字,让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他们成功穿越了日占区和荒原,抵达了目标区域外围。
又过了三天,第二份密电传来,带着一丝兴奋:“已确认目标位置,位于哈尔哈河支流无名山谷,废弃喇嘛庙内。守军约百人,装备混杂,警惕性高。发现陈教授等五人,均存活,但有伤病。拟于明夜行动。”
“好!”傅水恒忍不住低吼一声。
“位置确认了就好办!让他们小心,务必保证专家安全!”傅必元叮嘱。
我立刻回复:“批准行动。以专家安全为第一优先。必要时,可使用一切手段。接应点已准备。”
最关键的一夜终于到来。我们三人在指挥部里,彻夜未眠,盯着电台和怀表,仿佛能透过遥远的空间,感受到那片陌生土地上即将爆发的激烈战斗。
无名山谷,废弃喇嘛庙。
陈山和他的队员们,如同暗夜中的精灵,利用系统提供的迷彩服和精湛的潜行技巧,悄无声息地摸掉了外围的岗哨。根据侦察,土匪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主殿和两侧厢房,陈教授等人被关押在后院一个独立的、守卫相对松懈的土坯房里。
行动开始!两名队员用加装了消音器的手枪(系统之前奖励的技术图纸产物)解决了后院门口的哨兵。陈山带人迅速突入土坯房。里面,五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专家正惊恐地看着破门而入的陌生武装人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