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赵大山打过不少硬仗,有经验,虽然现在让他管一个团是挑战,但可以锻炼!副团长和政委人选要配强,帮他尽快打开局面。”
“报告参谋长,后勤部报告,现有储备粮秣,按照新编制满员计算,仅能维持全师十天正常消耗。北上路途遥远,补给困难……”
“立即与地方政府协调,尽可能多筹集一部分粮食,特别是便于携带的炒面、小米。同时,命令各部,严格控制粮食消耗,开展节约运动。通知辎重团,要发挥创造性,多准备运输工具,马车、驴车、独轮车,有什么用什么!”
“参谋长,三团报告,他们在整编中,有两个连队为争夺几挺歪把子机枪,差点闹出矛盾……”
“胡闹!告诉三团长,全局观念哪里去了?所有武器装备由师部统一登记调配,优先保障重点方向和新建技术兵种!谁敢在这个时候搞本位主义,严肃处理!”
千头万绪,纷至沓来。我感觉到太阳穴在突突地跳,嗓子也因为不停地说话而有些沙哑。勤务兵小张几次把热好的饭菜端进来,又原样端出去。
傅水恒师长和傅必元政委也同样忙碌。傅师长亲自盯着作战计划的制定和侦察情报的汇总,不时在地图前凝神思索,用红蓝铅笔标记着可能的进军路线和敌我态势。傅政委则穿梭于各部队之间,召开各种规模的动员会,与干部战士谈心,了解思想动态,解决实际困难。
这天傍晚,我终于抽空到各直属部队筹建点转了转。
工兵团筹建点设在一个河滩边。原师部工兵连的几十号人作为骨干,加上刚从各团抽调来的一些有木工、铁匠经验的战士,以及一部分新参军的热血青年,正在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兵带领下,练习捆扎木筏、架设浮桥。喊号子声、敲打声、水流声混在一起,充满了一种粗犷的活力。团长是个黑瘦精干的中年人,见到我,连忙跑过来敬礼。
“参谋长!”
“怎么样?有困难吗?”我看着那些虽然稚嫩但格外认真的面孔问道。
“困难不少,工具短缺,懂技术的骨干更少。不过同志们热情很高,都说了一定要尽快掌握本领,保证大部队过河过江畅通无阻!”
“好!就是要这股劲头!工具想办法自己造,一部分向上级申请。技术嘛,边干边学,打仗就是最好的老师。”
我又来到正在组建的侦察营。这里的气氛明显不同,更加安静,却透着一股猎豹般的机敏。战士们在进行格斗、攀爬、潜伏、化装侦察等训练。营长是原师部侦察排长,一个以胆大心细着称的“老侦察”,他正手把手地教一个新兵如何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接近“敌人”。
“参谋长,咱们现在缺的是好马和望远镜。”营长言简意赅。
“马,我已经让后勤部想办法去搞了,尽量给你们配齐快马。望远镜……暂时只能优先保障各级指挥员,你们要多依靠眼睛和脑子。”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北上路上,你们侦察营要打头阵,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请参谋长放心!侦察营绝不掉链子!”营长挺胸回答,眼神锐利如鹰。
看着这些在短时间内迅速搭建起来、并开始运转的新单位,我心中感慨万千。改变是巨大的,几乎是脱胎换骨。但在这变化的洪流中,我看到的依然是那些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坚韧,熟悉的那股子不畏艰难、敢打敢拼的精神。这,或许就是政委所说的,不变的内核。
四
整编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部队北上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根据总部指示和侦察情报,我们初步确定了北上路线:首先秘密穿越尚处于我军控制或游击区的一些通道,避开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平津地区,然后选择敌人防守相对薄弱的冀东、热河边境地带,迅速出关,进入东北。
这条路线漫长而艰险,不仅要面对可能的敌军围追堵截,还要应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严峻的补给问题。
这天晚上,我和傅师长、傅政委再次聚在师部那间点着煤油灯的屋子里,对着铺在炕上的大幅地图,最后敲定行动细节。
“第一阶段,我们必须高度隐蔽,昼伏夜出,快速通过冀中平原。”傅水恒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这里虽然是我们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但国民党特务活动也很猖獗,不能大意。”
“第二阶段,进入山区,路程难走,但相对安全。关键是补给点要设置好。”我补充道,“我已经命令后勤部和辎重团,在几个预设节点,秘密囤积部分粮食和弹药。”
傅必元指着关外广袤的东北地区:“出了关,才是真正的考验。那里情况复杂,有原来的抗联余部,有地方武装,有土匪,还有苏军……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尽快站稳脚跟,是重中之重。”
“主席指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我们到了东北,也要采取这个策略。”傅水恒沉声道,“大城市和交通线,国民党肯定会拼命争夺。我们不去硬碰硬,而是深入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只要我们有了群众基础,就有了立足之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