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说得对。”我表示赞同,“其次,是‘人情’的攻势。利用我们包围圈紧邻城郊的便利,组织当地百姓,特别是那些城内守军官兵的亲属,到阵前喊话。儿子叫爹,妻子唤夫,这种亲情的力量,比我们的子弹和口号更直接、更有效。各团要立即着手调查登记,联系地方党组织,尽快组织起来。”
“第三,是‘心理’的攻势。”我压低了些声音,“根据情报和师首长指示,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一项更隐秘的工作——利用旧关系,秘密接触傅作义内部。这项工作由师敌工科和侦察营精选的人员负责,高度保密。目标是傅部内部一些摇摆不定、对现实不满的中高级军官,或者能与傅作义身边人搭上线的社会关系。我们要传递一个明确信息:和平解决,前途光明;负隅顽抗,死路一条。这也是为下一阶段可能的工作做铺垫。” 我隐晦地提到了与下一章“北平城内的密使”相关的行动。
傅师长和傅政委对视一眼,神色凝重。傅师长沉声道:“这项工作要极其谨慎,人选要绝对可靠,计划要周密。世根,你亲自抓一下,有进展直接向我和政委汇报。”
“明白。”我郑重领命。“最后,是‘物资’的封锁与管控。严格切断北平城对外的一切物资通道,特别是粮食、燃料、药品。同时,在个别可控地点,可以适当留出一些‘缝隙’,允许极少量商贩或百姓出入,一方面可以收集城内情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城内的困难情况更快地反馈出来,加剧其内部恐慌和矛盾。”
傅政委总结道:“好!世根这个方案考虑得很周全,军事、政治、经济、心理,多管齐下。我们就按这个思路,立刻部署下去。要让傅作义和他那几十万军队,在我们这铁桶般的包围和无处不在的攻心下,度日如年,最终走向我们为他们指明的唯一生路!”
命令迅速下达。独立师这台刚刚经历高速机动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不过这一次,它展现出的不是摧枯拉朽的突击力量,而是一种沉静而坚韧的围困艺术。
接下来的日子里,城西和西南郊外,呈现出一幅奇特的战争画卷。
白天,战士们挥汗如雨,抢修工事。一道道堑壕、交通壕如同蛛网般延伸,一个个暗堡、火力点在隐蔽处悄然建成。炮兵们精心测算射击诸元,将炮口对准了可能的敌军出击路线和重要目标,但引而不发。侦察兵们像幽灵一样,在阵地前沿和缓冲地带活动,捕捉着任何风吹草动。偶尔有敌机临空侦察,往往会遭到我们组织严密的对空射击,不敢低飞。
而更富特色的,是那几乎从不间断的广播声。
“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军兄弟们!你们已经被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抵抗是没有出路的!……”
“傅作义将军,和平谈判是保全古城、保全数十万官兵生命的唯一途径!……”
“下面是河北民歌《小白菜》,请欣赏……”
“家住直隶河间府的王老栓,你的儿子王小柱让你快回家,地已经分好了,就等你回来种呢!……”
这些声音,通过高音喇叭,穿透寒冷的空气,清晰地传向城墙方向。起初,城上偶尔还会打几梭子子弹过来,试图干扰,但我们的广播站设在坚固工事内,位置刁钻,敌人难以有效压制。后来,枪声渐渐稀落,或许是守军习惯了,或许是他们也在听。
夜晚,阵地更是别有洞天。除了常规的潜伏哨、游动哨,我们的“夜莺”小队——这是战士们给发射宣传弹的炮兵和潜入前沿喊话的“解放战士”小组起的绰号——开始活跃。带着特殊装置的迫击炮,“通通”几声闷响,将捆扎好的传单包射向城内夜空。那些印着简明政策、胜利消息和“优待证”式样的纸片,像雪片一样飘落在北平的大街小巷。
更有胆大心细的“解放战士”,利用夜色掩护,匍匐接近到护城河边,甚至利用废弃的沟渠靠近城墙根,用铁皮喇叭向城头守军喊话:“兄弟,我是原三十五军一零一师的,在张家口被解放的!解放军说话算话,优待俘虏!想家了就过来吧,这边有热饭吃!……” 这种来自“自己人”的呼唤,往往具有更强的冲击力。
与此同时,在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一批批城郊百姓,扶老携幼,被有序地引导到前沿指定安全区域。他们对着城墙方向,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亲人的名字,诉说着家里的情况,劝说着他们不要再为国民党卖命。那一声声带着哭腔的呼唤,在寂静的夜里传出老远,像一把把钝刀子,切割着守军官兵本就脆弱的神经。我们观察到,有时城墙上会有隐约的人影晃动,甚至能听到隐约的回应和争吵声。
物资封锁的效果也日益显现。通过抓获的试图出城寻找食物的敌兵和城内逃出来的百姓口中,我们得知北平城内物价飞涨,粮食奇缺,燃料殆尽,这个冬天对于百万军民而言,异常难熬。饥寒交迫加剧了军民的怨气,也动摇了守军的战斗意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