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水恒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异常庄重的语调,逐字逐句地念道:“……为适应向全国进军之战略需要,兹决定:原华北军区独立第X师,整体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序列,授予新番号为第四野战军第X兵团第Y军第Z师……原师属各部,按三三制原则及新式编制表进行改编、充实……所有人员、装备,均需登记造册,听候点验、调整……限令于X月X日前,初步完成整编,并接受野战军首长检阅……”
命令念完了,指挥部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老槐树枝头几只麻雀的啾鸣声,清晰地传了进来。新的番号,新的归属,新的编制……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每个人心中涌动——有对“独立师”这个承载了无数荣誉和记忆的老番号的不舍,有对融入四野这支威名赫赫的战略主力而感到的骄傲,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未知的整编过程的志忑与期待。
傅水恒首先打破了沉默,他扬了扬手中的命令,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洪亮:“都听见了吧?咱们独立师,从今天起,就是四野的人了!这是上级对咱们的信任,更是咱们的荣耀!散会以后,各团、营、连,立即传达命令,一级一级,传达到每一个战士!告诉同志们,穿上了四野的军装,就得有四野主力部队的样子!谁要是跟不上趟,掉了队,别怪我傅水恒不讲情面!”
“是!”各位团营干部们挺直腰板,高声应答,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独立师的驻地仿佛一个高速运转起来的巨大蜂巢,忙碌、有序,又充满了各种碰撞与磨合。陈世根作为整编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的办公桌上,各种文件、报表、方案堆积如山。
第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按照四野颁布的《陆军步兵师暂行编制表》,对全师进行“三三制”改编。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重新划分营连,更涉及到指挥体系的重塑、兵员结构的优化。
“参谋长,这……这要把我们连拆开?不少老兵都是从一个村里出来的,打仗配合默契啊!”一位脸上带着刀疤的营长,拿着新的编制草案,找到陈世根,语气激动,脸上写满了不理解和抵触。
陈世根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坐下,耐心解释道:“老张,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咱们以前打阻击战,有时候一个连打得只剩十几个人就撤不下来?为什么攻坚战,突破一点往往后继乏力?就是因为咱们的编制不够科学,兵力调配不灵活,火力配置也不合理。”
他拿起编制表,指着上面的结构图:“你看,新的三三制,师辖三个团,团辖三个营,营辖三个步兵连,外加机炮连。层层递进,指挥链条清晰。步兵连里,加强了火力班,营有机炮连,团有炮兵营,师里还要加强炮兵团、工兵营、侦察营!这是什么?这是要把咱们从过去的‘步枪师’,变成能打、能守、能攻坚、能追击的多功能‘铁拳’!把老兵打散补充到新编成的单位,是为了让他们把宝贵的战斗经验和顽强作风带过去,带动新同志,形成更强的整体战斗力!这不是拆散,是播种!”
陈世根的话,既讲清了道理,也饱含着感情。那位张营长听着,脸上的激动渐渐平复,他沉默了一会儿,猛地站起来,敬了个礼:“参谋长,我明白了!你放心,我们营坚决服从整编命令,绝不给师里丢脸!”
类似的思想工作和说服解释,在各级层层开展。傅必元政委亲自带队,组织政工干部深入连队,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谈心会,讲形势,讲传统,讲纪律,讲未来,努力消除干部战士心中的疑虑和包袱。同时,部队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苦水、算细账”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的教育活动,让战士们明白,整编是为了迎接更光荣、更伟大的任务。
思想统一是前提,组织整编则是硬仗。陈世根牵头成立的整编办公室,日夜灯火通明。根据上级下达的编制员额和干部调配原则,需要对全师上万名干部进行摸底、考核、评议,提出留任、调整、学习或转业的建议。这无疑是一场复杂的人事博弈,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老陈,三团副团长王猛,打仗是一把好手,就是脾气火爆,文化水平低,当军事主官没问题,但按新编制,要求指挥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图上作业和战术协同能力,你看……”一位负责干部评议的干事拿着名单,犹豫地向陈世根请示。
陈世根沉吟片刻,王猛的形象浮现在他眼前——那个在攻打天津外围时,抱着机枪第一个冲进敌军地堡的虎将。他果断地说:“王猛这样的战斗英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能因为文化低就简单处理。这样,建议他留任副团长,同时上报军里,争取让他进入即将开办的速成文化补习班和战术培训班。我们要给这些老战斗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对于那些因年龄、身体或确实不适应野战部队要求的干部,也做了妥善安排,有的转到地方工作,有的安排到后勤、医院等单位,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整个过程,力求公平、公正,又充满了组织对个人的关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