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装备的统一与点验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四野后勤部派来了庞大的点验小组,一辆辆卡车开进驻地,带来了崭新的、统一制式的武器。战士们像过年一样围在卡车周围,看着那些油光锃亮、散发着枪油味的“四野制式”装备——主要是日式九九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以及部分美制冲锋枪和60毫米、81毫米迫击炮。虽然还不是最先进的,但胜在型号统一,弹药通用。
上交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伙计”时,许多老兵都红了眼眶。一个参加过抗战的老兵,摩挲着自己那支磨得光滑的“三八大盖”,枪托上还刻着几道代表歼敌数的划痕,喃喃道:“老伙计,跟了我五年了,打死过鬼子,也打死过‘遭殃军’,现在……要跟你分开了……”
陈世根恰好在场,他走过去,拍了拍老兵的肩 膀,从他手中接过那支步枪,郑重地交给负责收缴的军械员,然后拿起一支崭新的九九式步枪,塞到老兵手里,大声说道:“同志们!舍不得旧枪,说明咱们有情有义!但换上新枪,是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这支新枪,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用它,将来在长江南岸,多立新功!让蒋介石的顽固派尝尝咱们四野主力部队的厉害!”
“多立新功!”战士们举着新枪,高声呼喊,不舍的情绪渐渐被拥有新装备的兴奋和求战的热情所取代。
点验、交接、分发、熟悉新装备……整个驻地响彻着各种武器的拆卸、组装声和实弹试射的枪炮声。各部队迅速开展了针对新装备的适应性训练。陈世根每天都深入到各训练场,检查训练进度,解决实际问题。他看到,那些原本因为整编而有些情绪波动的干部战士,一旦摸到了新武器,投入到火热的训练中,很快就焕发出了新的精神面貌。
整编不仅仅是人员和装备的调整,更是战术思想、训练模式的革新。四野派来了多名具有丰富大兵团作战经验和正规军事教育背景的参谋、教员,帮助指导新编师的训练。训练大纲不再是过去那种侧重于游击战、运动战的经验总结,而是系统化的步兵战术、步炮协同、土工作业、夜间行军、敌前侦察等科目。
对于很多习惯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老兵来说,这些要求严格、程序规范的训练起初很不适应。特别是图上作业和沙盘推演,让许多文化低的干部抓耳挠腮。
“参谋长,这在地图上画来画去,能有啥用?打仗还得靠真刀真枪冲上去!”一位连长在战术考核后,私下里跟陈世根抱怨。
陈世根没有批评他,而是把他带到沙盘前,模拟了一次攻坚战斗。他严格按照教程,指挥火力准备、步兵冲击、预备队使用,轻松“歼灭”了守敌。而让那位连长按照老办法指挥,则部队在“敌”火力下“伤亡惨重”。
“看见了吗?”陈世根指着沙盘,“现代战争,光靠勇敢是不够的,要学会用脑子打仗!图上作业、沙盘推演,就是让你在打仗前,先在脑子里多打几遍,找出最好的办法,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这是对战士生命的负责!”
那位连长看着沙盘,若有所悟,重重地点了点头。
为了尽快提高干部素质,师里也利用整训间隙,开办了多种形式的短期集训班,由陈世根和几位有文化的参谋,以及四野派来的教员授课,内容从基本的识字、算术,到战术原则、兵器知识、后勤保障,无所不包。挑灯夜读的情景,在各营连指挥所里变得司空见惯。
整编的日子紧张而充实,转眼一个多月过去。部队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杂色的旧军装换成了统一的四野制式黄军装(虽然很多是旧军装染色而成),杂牌武器换成了制式枪械,松散的组织被严谨的“三三制”取代,游击习气在正规化训练中被逐渐磨去,一支焕然一新的主力师雏形初现。
这天,风和日丽。 (新任)第四野战军第X兵团第Y军第Z师的全体指战员,在北平南苑机场附近的空旷场地上,列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准备接受四野首长的检阅。
全体官兵身着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的新军装,手持统一型号、擦得锃亮的武器,精神抖擞,士气高昂。红旗在方阵前猎猎作响,上面绣着崭新的部队番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傅水恒、傅必元、陈世根等师领导,站在队列最前方,同样心情激荡。傅水恒挺直了胸膛,仿佛要将这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部队,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傅必元不时整理一下自己的衣领,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方阵,检查着军容风纪。陈世根则默默地看着眼前这支熟悉的、却又感到些许陌生的雄壮队伍,脑海中闪过的是整编过程中的一个个日日夜夜,那些争论、那些汗水、那些不舍与那些最终焕发出的新的荣光。
远处传来了吉普车的引擎声。几位四野总部的首长,在军、兵团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检阅场。没有过多的寒暄,检阅直接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