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侃侃而谈,将系统提供的知识,用这个时代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详细地阐述出来。
傅水恒听得将信将疑,但陈世根指出的当前施工中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具体改进方法,却又切中要害,听起来确实比他们之前蛮干要靠谱得多。尤其是“自己烧水泥”和“火药爆破”这两个点子,极大地触动了他。
“自己烧水泥?他娘的……这能行吗?”傅水恒摸着下巴上的胡茬,眼神闪烁。
“理论上完全可行。”陈世根肯定地说,“很多地方的小作坊都有类似的做法。关键是原料配比和火候控制。我们可以先搞个小型的试验窑,摸索经验。”
傅必元一直沉默地听着,此时抬起头,看着陈世根,目光深邃:“世根同志,这些技术……来源可靠吗?实施起来,会不会有风险?尤其是火药爆破,安全是第一位的。”
“政委放心,技术原理是经过验证的。至于安全,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技术小组和安全小组,由我亲自负责,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陈世根迎着他的目光,坦然说道,“现在工期紧迫,常规方法进展缓慢,我们必须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更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战斗。”
傅必元沉思了片刻,又看了看图纸上那些清晰的结构和说明,终于缓缓点了点头:“好吧,我同意进行试验。但必须严格控制规模,确保安全。尤其是爆破作业,一定要慎之又慎!”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不过,世根同志,你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啊。”
陈世根心中一凛,知道傅必元的疑虑并未完全打消。他只能故作无奈地笑了笑:“政委,我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翻箱倒柜找出些以前杂七杂八看的东西,死马当活马医吧。”
傅水恒却没想那么多,他一拍大腿,下了决心:“干!就按老陈说的办!娘的,修路也是打仗,就得有点敢想敢干的劲头!成立技术组,老陈你牵头!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材料,尽管开口!老子倒要看看,这土法烧出来的水泥,是个什么玩意儿!”
新的尝试,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周围质疑的目光,开始了。
陈世根亲自挑选了几名心灵手巧、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战士,又从附近村里请来了两位曾经烧过石灰的老人作为顾问,在靠近石灰石矿源的山脚下,选址搭建第一座试验性立窑。开采石灰石和粘土,粉碎,按比例混合,制成砖坯状的生料球……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脑海中的知识进行,同时也结合老师傅的土经验进行微调。
筑路工地这边,也按照新的方案进行了调整。开挖排水沟,改进夯实工具,对于“鬼见愁”最险要的一段,则开始小心翼翼地在岩壁上钻凿爆破孔。战士们起初对于这些“稀奇古怪”的要求感到不解,但在陈世根和技术组人员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下,也逐渐开始接受和适应。
几天后,试验立窑点火。所有参与的人都紧张地围在窑口,傅水恒和傅必元也亲自到场。浓烟从窑顶冒出,带着一股特殊的矿物质燃烧的气味。烧制过程需要持续数十个小时,陈世根几乎寸步不离,根据火焰颜色和烟气的细微变化,指挥着调整风门和投料。
开窑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当窑温逐渐降低,战士们用长铁钩将烧制好的熟料块扒出来时,一阵混合着失望和怀疑的叹息声响起。那些熟料块颜色深浅不一,有些看起来烧结得不错,呈灰绿色,质地坚硬,有些则显得过于疏松,甚至还有没烧透的夹生料。
“老陈……这……这就是水泥?”傅水恒拿起一块颜色尚可的熟料,在手里掂了掂,又狐疑地看着地上那些品相不佳的,眉头紧锁。
陈世根却没有气馁。他仔细检查着不同区域的熟料,心中迅速分析着原因——配比可能还不够均匀,窑内温度分布不均……这是试验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团长,别急。第一次能烧出这个效果,已经不错了。”他拿起一块烧结良好的熟料,用力砸开,露出里面均匀的断面,“看,这部分已经成功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合格的熟料挑出来,和一定比例的石膏(这需要想办法寻找或从山外购买)一起磨成粉,就是最初级的水泥。”
他指挥战士们将烧好的熟料进行分拣,然后将那些合格的块状物运到临时搭建的、用两块大石头中间夹着一根硬木棍做成的“石磨”旁,加入少量好不容易找到的石膏矿石(品质存疑),开始人力磨粉。这个过程极其缓慢而费力,磨出的粉末也远谈不上细腻。
但就是这粗糙的、带着杂质、颜色也不够纯正的“土水泥”粉末,当它与水、沙子混合,搅拌成砂浆,涂抹在几块预先垒好的石块缝隙中,经过几天时间的凝固后,竟然真的展现出远超普通泥浆的粘结强度!战士们用力去掰,那石块竟然纹丝不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