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的盛夏,蝉鸣聒噪如鼓,将古城中学的校园渲染得热烈而鲜活。高大的香樟树撑开浓密的绿荫,细碎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草木的清香,也捎去了毕业班学子们伏案苦读的焦灼。高三(1)班的教室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紧张而有序的备考乐章。
沈念安坐在靠窗的位置,身着洗得发白的蓝白校服,身姿挺拔如松。他的侧脸轮廓分明,鼻梁高挺,眉眼间继承了林晚秋的温婉与沈廷舟的英气,只是此刻,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眸正专注地凝视着桌上的草稿纸,眉头微蹙,神情带着几分思索的凝重。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公式、图表,还有一些奇思妙想的机械结构图,墨迹深浅不一,足见他已在此处钻研了许久。
距离高考仅剩一个月,教室里弥漫着浓郁的备考氛围,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文化课,唯独沈念安,在完成既定的复习任务后,总会抽出时间琢磨他的“小发明”。这份对科技创新的执着,源于他从小对数学和物理的浓厚兴趣,更离不开林晚秋和沈廷舟的悉心引导与支持。
早在沈念安初中时,林晚秋就发现了他在数理方面的过人天赋。别的孩子还在为解方程头疼时,他已经能自主钻研初中奥数题;别的孩子对电路原理一知半解时,他已经能用废旧零件组装简单的收音机。林晚秋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强迫孩子死读书,而是全力支持沈念安的爱好,给他买了大量的科普书籍、数理竞赛题集,还特意托人从省城买来一套简易的物理实验器材。
沈廷舟也常常抽出时间,和沈念安一起探讨问题。他曾是部队军官,对机械、电路等方面颇有了解,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沈念安讲解复杂的原理,还会引导他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下,沈念安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数理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多次在学校的数理竞赛中获奖。
升入高中后,沈念安的视野更加开阔,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理论学习和小型实验,而是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研发出能解决实际困难的产品。一次,他跟随沈小刚去“自然臻味”的种植基地帮忙,发现种植基地的灌溉全靠人工,不仅效率低下,还浪费水资源。尤其是在干旱季节,员工们需要顶着烈日,一桶一桶地给果蔬浇水,辛苦不说,还常常因为浇水不均匀,导致部分果蔬长势不佳。
看着员工们汗流浃背的身影,沈念安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灌溉装置,既节省人力,又能合理利用水资源,让果蔬得到均匀的灌溉?这个念头一旦生根发芽,就再也无法遏制。从那以后,沈念安就像着了魔一样,开始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研究灌溉技术和电路原理,想要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念安,又在琢磨你的发明呢?”同桌李明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佩服,“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你还有心思搞这些?不怕影响成绩啊?”
沈念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放心吧,我已经制定好复习计划了,不会影响高考的。这个自动灌溉装置我已经研究了好几个月了,现在就差最后一个关键部分,我想尽快把它完善好。”
李明看着草稿纸上复杂的结构图,不由得咋舌:“你这也太厉害了吧!居然能自己设计自动灌溉装置。我听说最近省里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你这个发明要是拿去参赛,肯定能获奖!”
“科技创新大赛?”沈念安的眼睛一亮。他之前确实听老师提起过,但一直忙着完善发明,没来得及关注。
“是啊!”李明兴奋地说道,“这个大赛含金量可高了,获奖的话不仅能拿到证书和奖金,高考还能加分呢!好多重点大学都很看重这个比赛的成绩。你这么有天赋,可别错过了这个好机会!”
沈念安的心中一动。他研发自动灌溉装置,初衷是为了帮助种植基地解决实际问题,但如果能通过参赛获得认可,不仅能为自己的高考加分,还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装置,或许能帮助更多的农户解决灌溉难题。想到这里,他心中的念头更加坚定了。
放学回家后,沈念安迫不及待地把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想法告诉了林晚秋和沈廷舟。
此时的“自然臻味”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食品企业,林晚秋和沈廷舟也比以前更加忙碌,但他们始终没有忽略对孩子们的关心和教育。家里的客厅宽敞明亮,墙上挂着沈念安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奖状,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沈念安的实验器材。
林晚秋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听到沈念安的话,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念安,妈妈支持你!你的发明能帮助种植基地解决灌溉问题,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能去参赛,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成果,也是一件好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